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攻占华尔街的政治经济学

  近一个月以来,最抓人眼球、最令人兴奋的国际大事件,无疑是占领华尔街。目前,抗议浪潮已蔓延到美国五十多个大城市,矛头直指金融系统的弊病、政府的监管不力,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等美国现时突出的社会问题。齐泽克上周日在白宫与国会山之间的自由广场发表演讲,也犀利地指出了当下存在于媒体界的问题,他说:“那今天我们觉得什么是可能的?就跟着媒体走好了。一方面,牵涉到科技和性,好像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你能跑到月亮上。你能被基因改造得长生不老。你还能跟动物或者其他啥玩意儿性交。但是你去看看社会经济领域,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你想对富人稍微多收一点税,他们告诉你这不可能,说是会丧失竞争性。你想医保上投入得更多一些,他们告诉你这不可能,这相当于极权国家。这个世界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然的话,你怎么可能既想长生不老,但又医保上多花一点钱都不行。”(这篇演讲的录音整理稿已在www.occupywallst.org网站刊出,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阅读,译文为笔者所译)这番话中透露出来的观点,与赫尔曼、乔姆斯基合著的《制造共识》(邵红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1日版))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本书导论的第一段中,他们二位就开宗明义地指出:“除传统功能外,美国媒体是为控制着它并为它提供资金支持的强大社会利益集团服务并代其从事宣传的。”为此,他们建立了一个叫做“宣传模型”的分析体系,从基本的组织架构和组织关系出发,对国际新闻领域的大量个案进行分析。

  说起来,“制造共识”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有些年头了。早在1922年,沃尔特·李普曼就在其著作《公共舆论》中提出,大众知道的信息应该经由精英控制的媒体筛选。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乔干脆公开宣称,民主社会的媒体都在干一件叫做“制造共识”的事情。别看“制造共识”这话文绉绉的,知识分子气十足,说穿了,咱们这儿人人都明白,无非就是制造舆论、统一思想那一套。当然,老乔的意思是,民主社会的媒体干的这一套,更加隐蔽、更加周到,从而也更加有效,而这显然与民主社会所宣扬的那一套价值,譬如言论自由,譬如信息开放,是背道而驰的。话一出口,当即引起轩然大波,遭到美国主流媒体与学者共同口诛笔伐。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老乔继续坚持、发展他的想法。导演Mark Achbar和Peter Wintonick还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于1999年公开上映,名字就叫《制造共识:乔姆斯基论媒体》(Manufacturing Consent: Noam Chomsky and the Media)。那边厢老乔批判不止,著作进了各大高校教授开出的必读书单,这边厢中译本2011年8月才得以出版,真可谓是姗姗来迟,但老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个月之后就赶上了占领华尔街这一出“华丽的街头剧”。各位关注剧情发展的读者,不妨一读此书。

  说到占领华尔街,可能令很多人感到奇怪乃至惊讶的是,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对此公开表示同情支持(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索罗斯说,最令抗议民众愤怒的还不是用纳税人的钱救银行,而是已经陷入困顿的银行还让执行主管领取高额红利奖金,“我觉得我可以赞同他们的看法”。如果你不熟悉索罗斯的哲学,只关注索罗斯的实践的话,应该会觉得匪夷所思,何以掀起金融风暴的资本大鳄,竟然会站在旨在反对富人阶层、打破现有金融体系的社会运动这一边呢?其实他在《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修订版,王宇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4月版)中说得已经很清楚了。这本书早在十年前就有了中译本,只是国内反响似乎并不热烈,大约人们只关心索罗斯如何进行实际操作,不耐烦听他谈玄说理,只要点金术,不爱炼丹书,就是这么个道理。现在关于全球化的讨论可谓车载斗量不可计数,可惜其中大多数要么是肤浅的趋势预测,要么是如何求存的“自救手册”一类流行文化产品,更有甚者反复强调形势比人强,面对种种发生于宏观层面的巨大转变,只能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而索罗斯能正视自《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就一直被尖锐提出的全球化资本主义所存在的种种矛盾问题,从他在金融市场的实战经验出发(当然,导师波普尔对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从书名就可见一斑),提出改良资本主义的迫切性,可谓难能可贵,姑从书中摘录一段,以见其精神,并作为小文的结束:“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已经造就了一个非常不公平的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个不能为失败者提供希望和援助的体系,很容易被绝望的行动所破坏。”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书评频道,标题为本站编辑所加。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