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杨吉:稻盛和夫重建劳动价值观

  人为什么要工作?这实际上已成日本青年一代的普遍困惑,也困扰着日本的企业界,被业界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几乎所有的书,都在围绕这一困惑展开。

  作为日本企业界宗师级的人物,也是“四圣”中目前仍唯一健在的一位,稻盛注意到了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从废墟中奋起,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人们在赞叹物质富裕的同时,却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观,而正是这种价值观才从根本上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发展。”稻盛和夫所说的价值观指的就是劳动观,也就是对劳动最基本的观念。

  但这些年来,稻盛和夫发现在日本的年轻人中逃避工作的倾向严重,比如不想认真干活,就想靠打零工糊口,“无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急速增加,这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泡沫经济的消极影响,在理应承担当今社会责任的这一代年轻人中,将流汗工作视为美德的社会风气逐渐淡薄,而不劳而获、靠投机赚大钱的恶劣风潮却在逐年增强。

  所以,重建劳动价值观,成了《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的中心。“经营”是什么,不是简单的企业经营,最核心的,还是个人经营。最终要落实到个人成长。

  劳动观、价值观的变化,伴随日本劳动人口的减少,再加上人们劳动热情的降低,不仅招致日本国际竞争力的下降,而且对日本的成长和发展也投下阴影。“这样下去,日本会国将不国。”

  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在稻盛和夫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他写一系列的书,其目的,不仅在于教育企业界,更是出于对日本社会变质的深刻忧虑,是为了唤醒民众“对劳动、对工作,从根本上的重新审视”。

  客观地讲,关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自我管理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探讨工作本质和意义的却并不多见。稻盛和夫则把讨论重点放在了“工作”的本身,他要让人们理解工作的真义和目的,当然,这必然触及到另一个话题———稻盛和夫的劳动观又是什么?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曾讲过,“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这个观点,在他其他的著作中,也有所阐释。例如,工作提升心志、工作造就人格、工作扭转人生。在稻盛和夫看来,只要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那么迎来的必然是无限美好的人生。稻盛和夫之所以持这样的信念,与他所谓的“苦难人生”是分不开的。

  读过《稻盛和夫自传》或曹岫云《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的人应该知道,稻盛和夫在年轻时经历过种种挫折:先是初中升学考试失败;接着患上肺结核一度徘徊于死亡边缘;后来拖着孱弱的身体二次中考落榜;到了考大学第一志愿没考上,只好进一所二流的地方大学;找工作接连受挫,好不容易进了家公司,没想到雇主单位已经是日薄西山、资不抵债了。稻盛和夫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绝顶聪明、不是运气特别好、更没有显赫的背景。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用五十年间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天下,创造了一番惊天伟业: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成立了以传播稻盛哲学为宗旨的盛和塾,学生达5500人,全球有60多家分塾,其学生中有过百人公司上市;78岁高龄时,临危受命,置个人得失于不顾,担任濒临倒闭的亚洲最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的董事长兼CEO,开启日航重生之旅。

  或许对于稻盛和夫而言,唯有持之以恒埋头苦干,才能博得老天的垂怜,人生才能“苦尽甘来”、“时来运转”。所以,他认为除非不做,要做就得全力以赴、坚持不懈。这不仅是工作者应有的态度,而且也是每一个欲有所为、想大作为人士的必由之路。

  是的,思想并不深奥,但含义着实深远。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盛赞稻盛和夫,给予其极高的评价:“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就像彼得·德鲁克是“管理大师中的大师”,那么在商业领域,稻盛和夫无疑是“当今商业领袖中的领袖”。能支撑这一盛名的除了稻盛和夫辉煌的商业成就外,更主要是他从中国古代圣贤、日本民族精神、现代商业实践中融会贯通得来的“经营哲学”。然而,稻盛和夫却表现得很是谦虚,尽显大师风范。他在一次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不是经营的圣人,我只是个普通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