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连清川:一本伪书的考证

  《剑桥倚天屠龙史》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卷出版公司

  新垣平著

  定价:28元

  不得不说《剑桥倚天屠龙史》是一本奇异而有趣的书。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大约都熟悉他的《倚天屠龙记》,并且深知其背后隐约可见的元明抗争历史背景。《剑桥倚天屠龙史》就是将这段历史作为一个叙述的主线,并将金庸笔下的人物作为真实植入,使之读来宛如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

  的确,这本书如果从外表看来,无论如何是一本十分严谨的学术研究著作……只是,这是一本伪书。

  书的作者署名为新垣平,据书的序言所言,他乃是一个名为Jean Pierre Sean的剑桥教授的博士生。这本书,乃是新博士根据其师著作的一个译本。

  这本书,前有序,后有大事记、参考文献、附录与丛考,中间有注释,章节有英文译文。一切都那么合乎规矩。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的。

  新垣平,在百度百科上是这么写的:新垣平是汉文帝时期的一个方士,他叫人在一只玉杯上刻上“人主延寿”四个字,诡称是一个仙人送给汉文帝的。……丞相和廷尉张释之……查出了那个在玉杯上刻字的工匠。汉文帝从迷梦中醒来,把新垣平交送张释之审问。……张释之判他灭门三族。

  而剑桥教授也是子虚乌有,不过是新垣平的英译而已:新-Sean,垣-Jean,平-Pierre。在接受我的采访的时候,新垣平拒绝透露其真实姓名和身份,不过坦诚笔名是“用历史上新垣平的名字”。而教授名字是翻译的,杜撰这个教授,不过“本来是设定为外国人写的”。

  至于书里的内容,真假参半。张无忌、谢逊、阳顶天等人,还不过是金庸制造,但是在文中,“还是使用了许多真实的史料,……引的很多资料都是真实的。读者喜欢看的,也就是这种真实和虚构融为一体,难以区分的感觉吧。……是想重新塑造一种历史化的金庸故事谱系。历史的很多细节都可以作为其素材。其实这些细节大多数读者也不知道,但如果你有兴趣去查的话,就会发现历史上真的有这些事情。”新垣平说。当然,这是大浪淘沙,想要知道多少是真的,多少是杜撰的,你必须一条一条地去查证。

  你别想相信他的注释,因为那里面同样是真假难辨的。“就历史著作的体裁来说,某些地方,确实应该有注释,或者应该有某些文献存在。那么这里就必须杜撰了。”

  一本宣称为历史著作,他的作者是伪托的,他的内容有一半以上是虚假的,他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有大半伪造的。除了“伪书”,我想不出更确切的形容。

  当然,新垣平不是故意在撒谎,因为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恶搞。“本来当然是自娱自乐,既然有许多人喜欢看,那么就大家一起娱乐,其实是很简单一件事。”新垣平这么表达这本书的写作初衷。至于内容真假:“封面封底还有恶搞,虚构等字样,一般读者不会混淆。……你看,这个书前后都有提示,如果读者认为这是真实历史著作的话,那么读者自己应该为此负责。”

  的确,这本书的原始来源,其实是作者发表在“仗剑天涯”讨论板上的博客的结集而已。

  那么,为什么我还要殚精竭虑地去考证作者和内容的真实程度?对于一本恶搞书秉持认真的态度,简直是一种变态行为了。

  这本书至少已经成为了网络讨论的一个小热点,新浪微博上时有提及,并且不乏名流;在豆瓣读书上,这本书的总评分是8.4(比较: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8.3);286人在读,1094人读过,3780人想读。

  你能够想象一个热爱武侠小说的民工会去读一本诘屈聱牙的、充满英文单词的所谓历史书吗?当然,这本书的发言对象,仍然是那些受过相当教育的、甚至是熟悉论文甚或国外译文体系的知识人。一些人甚至热心地寻找那些假注释中的书籍,并且以发现被骗为乐事。

  这本伪书的流行,我认为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1,公众对于市面上的论文体学术书已经深恶痛绝,当这么一本以严谨的学术论文体的恶搞书籍出现的时候,人们恶狠狠地有种出了口恶气的感觉;2,真正的严肃学术书籍实在面目可憎,毫无阅读趣味,不如读这么一本轻松愉快的假书来得舒服;3,市面上容易流行的书,除了励志金钱小说之外,这种貌似文化的快餐式东西,最得人心;4,当下人们可以选择的有营养而又有趣的读物实在有限,与其选择束之高阁,不如选择怡然一乐。

  读书乐趣获得如此不易,连其中的真假,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知识人想要从中获得乐趣,就更加艰难,所以反应尤其迅猛。

  我以为,这背后隐藏的却是中国文化市场与出版市场整体失序的一个危机。几卷本《明朝那些事儿》长期畅销,高居榜首。而我相信同样好读的唐德刚、不那么好读的陈寅恪,怎么也达不到这个境界。

  一个健康的文化市场,应当是畅销书与严肃书籍的平衡。尤其是知识人的读书体验,更是这个社会文化健康程度的风向标。韩寒的极度流行和恶搞、快餐书的流行,并不表明这个市场的多元化与知识化。当知识人普遍接受甚至追捧这样一本伪书的时候,只能说明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已经几近于失序的边缘。

  我丝毫不怀疑新垣平在写作这本书籍时怀有对于金庸的真诚热爱,以及从中所得到的游戏快感,同时这也并不意味他就必须因此而感到负罪。我只是想说,新垣平的无意流行,无意戳破了这个虚假繁荣出版市场的大脓包。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