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刘济生:上下七千年 万变不离其“中”

  许多人都知道,王长久是蜚声深港的资深股评家,然而甚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化研究学者。二十余年来,于纵横论股之暇,犹孜孜于追溯中国之根,何谓中国,中国初民的文化信仰等问题。解答这些问题,汇集成了这本《寻根“中国”——中国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

  王长久钻入古代典籍中刨根问底,但没有停留在“中国”文字学上,也没有在此训诂下去而不能自拔,而是快速脱身,力求在“中国”的整个根系上上下求索,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寻觅觅,尽力解释中国的文字之源,文化之源、国家观念之源,宗教之源,的天文观念之源,地理观念之源,皇权主义之源,儒、道之源,民之源等等,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他认为,“中国”至少已叫了5000年,3000年前,西周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黄帝建立的国家被称作“中国”,尧舜禹治理的国家被称作“中国”,夏朝亦被称作“中国”。语义学上的中国这么早就出现了。至于《诗经》、《尚书》关于中国的文字记载,只是一般性的常识了。

  中国有一个最原始的观念,那就是:地是平的,就应该有一个中心,这就是中国,“中国”式的“天下之中”,先民都说自己找到了“天下之中”。

  如果立体看,中国就不是平的,而是上下的,“中国”的根在天,天上的“中国”在何处,在神圣的“天之中”。这样,作者又揭示了立体中国的情景。因为神圣的中央崇拜和中心主义,竟然由地上的人们发现天的秩序,以天的秩序构建天下的秩序。天,周代以来中国人的至上神。现代中国人仍在敬天,人人生而不平等,这也是天注定的。中国在哪里?可见,中国不仅仅在地上,而且是在地上与天上。天,似乎有宗教的影子,有世俗帝王的影子,有人们处于蒙昧时期的影子。

  他还揭示了中国的哲学意义:没有“执中”就没有“中国”,“中国”是天国的影子,没有“执中”就没有“中国”的王,王的使命就是沟通天人。最早的统一是“礼乐征伐”大权的统一,只有“中国”的王才可以制礼作乐,只有“中国”的王才可以调动全天下的军队。

  据此,王长久认为 “中道”并非孔子首创,对“中”的崇拜至少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那个双耳尖底儿瓶就反映了“中”的精神。作者因此认定,“中”,是中国人最早的座右铭。中国人说话办事最讲究的,就是万变不离其“中”。 “中”也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国人判断事物的重要标准。中国人崇尚“中”,崇尚“中道”,这个传统源远流长。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天,儒学宗师孔子带学生到鲁国国君祖庙里传授礼仪。一进庙,就看见最显眼的地方供着一个神器:精致的框架上吊着一个倾斜着的小水桶。孔子没见过,就问那守庙人:这是什么啊?守庙人说:是个神器啊,应该叫“宥坐之器”,就是供在重要场所,或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器物。孔子听后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对学生说:我听人说过,它的名字叫“欹器”,很神奇的。那上面吊着的小水桶,空时倾斜着,而把水装到中线,水桶就会正正地立着;而继续加水,当水快满时,水桶就会翻倒,口朝下底儿朝上了,里面的水就全流出来了。鲁国国君在祖庙或座位右侧摆放欹器,就是为了时刻警示自己:满招损,谦受益,中则正,大中至正。考古资料显示,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那个双耳尖底儿瓶,就是“欹器”的原型。

  而孔子概括的“中道”,不仅来自科学研究,而是来自天文知识。作者认为“中道”源自北极星崇拜,先有北极星后有世界,儒家推崇北极星的中道,天不变道亦不变,制度虽改天道不变。北极星崇拜催生“中”的崇拜,形成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中道”。北极星居于天之中而让日月星辰拱卫,围绕其旋转的天道就是中道。所以,北极星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中”之神,在“中国”,“中道”就是天地之道、帝王之道、圣贤之道,就是古“中国”的精神,古“中国”的国魂,体现在古“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等所有方面。

  本书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道家的《道德经》,还是儒家的五经,都弥漫着浓郁的北极星崇拜色彩。儒家、道家文化的源头都是北极星崇拜,都是基于对北极星居于天的中位不同的解读发展起来的。”

  中国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系统,需要人们去破解。本书的这些解码是有说服力的。而作者告诉我们,解码之路无穷尽,他还会继续解码下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