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资本本性难掩江湖无常

\

《私募江湖》 仇晓慧著 中信出版社 2010年3月版 (图片来源:凤凰网读书),点击图片阅读本书凤凰读书连载

  私募从兴起到如今,不过近三十年光景,却有人掏空心思要为其树碑立传,传中人物多还生龙活虎,这恐怕也是中国特色,因私募行业“铜臭”味最浓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腥风血雨。私募江湖没有逃脱这个共性,普通人觉得私募大佬和操盘手短时间暴富,锦衣玉食,真是羡煞人也。不成想他们也有从亿万身家到一文不值,甚至阶下囚、自杀了断的轮回。只是常人多看他们的风光无限、羡慕他们的呼风唤雨,却忽视了其作为人的生活和个性。

  《私募江湖》一书以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发行股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端,梳理了1984年至今资本市场上的大事件。作者以人和投资流派为纲,以时间转移为线索,清楚明确地勾勒出资本市场近三十年的惊心动魄,以及其中人物跌宕的命运传奇。

  股市和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故事,没有故事谁愿意拼命追高?不过1992年8月10日,因为违规内部出售抽签表,引发股民愤怒游行,围攻深圳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一事,依然算得上故事中的故事。这也反衬出资本市场利益场的一面,什么试点不试点、规范不规范,触及参与者的切身利益都将会引起滔天巨浪。1992年的中国股市是那样混乱,时至今日是否有改观?

  综观全书,虽说用的是“私募”的名头,但处处都能看出参与者和体制的关系。

  私募不私,只是财富经历新一轮分配后,为之理财的人变换了身份,但是那批人还是通过各种方式附着在体制之上,利用制度性机会、消息或人脉为人理财,也为自己积攒名声和财富。

  但《私募江湖》则缺少对制度的把握,以及在历史情境中叙述私募大佬的操作手法和投资秘笈的技巧。笔者在其中只见一个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投资奇才或低调、或历经磨难、或已一文不名、或不复当年气概,但是看不到背景,一切都显得虚幻和无力。

  从书中看,无论阙治东、或是唐万新,抑或最后一个大佬魏东,都是深知规则之人,甚至本来就是体制中人,即使已然是私募界人士,也靠着人脉和资源在打拼。即便如林乐耕者,也是在恰当的时代钻了空子,延续了旧时代的操作手法,反倒让人认识到:原来中国股市有那么久远的故事。

  私募的盛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今之风生水起也是按照中国经济的节奏使然。用权力(制定规则)与利益(精英参与)的视角看待股市和私募,可以看清楚很多问题的实质。阙治东入狱、德隆帝国崩溃、涌金系魏东不堪压力跳楼自杀……看得见的如此,看不见的更是千千万万。

  “正义往往迟到,但总是会到的”,书中引用电影《黑金》的台词如是说。金融业在中国也是个方兴未艾的行业,私募尤其如此,既然新就有太多的空子可钻,有太多猫腻可循,因此总是神神秘秘的样子,仿佛那些操盘手、基金经理都是天神下凡,靠个人聪明才智就赚得盆满钵满,不小心的人才落得不好的下场。

  总是希望,有一天私募能不是江湖的样子,每个私募人士都能走在阳光下,私募的正义迟早也会到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