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安索夫的管理科学旅程

  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话用来形容当今战略管理流派众多、门户林立的现状一点也不为过。有书为证,亨利·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一书中将各种战略管理的学术观点、方法理念划分为10个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

学派。这还不够,明茨伯格把这种“乱哄哄”的现象比作“盲人摸象”,并不无辛辣、讽刺地写道:“女士们、先生们,快来看。战略管理这头大象!”

  明茨伯格批判的诚然中肯,但这不足以全盘否定战略管理的作用。不管是早期的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他提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还是稍后的肯尼思·R·安德鲁斯(他把战略构造区分为两大部分:制订与实施。他还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他还率先倡导在战略制订过程中采用SWOT分析法),或者是后来的迈克尔·波特(他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竞争战略阶段。波特的杰出贡献在于,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性融合,并把战略制定过程和战略实施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其中,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最为经典,它包括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行业内竞争强度、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和顾客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又或者是现在的加里·哈默尔、汤姆·彼得斯、詹姆斯·钱皮等人(他们不甘寂寞走出象牙塔,不断地著书立说、不停地四处演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是商务人士而非学院派心目中公认的“管理大师”。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意图”、“追求卓越”、“流程再造”等革命性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他们的理论确实促进了商业思想的完善和公司管理的实践。阿尔文·托夫勒指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天气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有可能迷失方向。”应该说,从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史来看,不论一路上学派如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名词、新概念、新工具、新方法是多么“玲琅满目、层出不穷”,但根本上都脱离不了战略管理最基本的几个问题,什么是战略管理?怎样保证其理论的科学性?如何使其付诸实践产出效果?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被管理学界尊称为“战略管理鼻祖”的H·伊戈尔·安索夫。

  就像组织决策领域的“大师中的大师”詹姆斯·马奇一样,安索夫同样属于“墙里开花墙内香”。在战略管理领域,安索夫是当之无愧、世人公认的开山祖师——他率先提出公司战略概念、战略管理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在著述方面,1965年,安索夫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公司战略》问世,该书首次专题性、明确性地提出了战略管理的主张,“战略管理目的是发展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程序,使经理人能用来经营……商业公司可以凭借这些实用的方法来做出战略决策”,“因此,公司将企业的资源配置到具有最大潜在投资回报的产品市场中去,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的战略问题。”随后,安索夫又相继出版了《战略管理概念》、《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植入战略管理》等系列作品。其中,1979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和1984年出版的《植入战略管理》两书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还为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方法和措施,使自己的主张得以有效贯彻和落实。对此,管理学界一致将《公司战略》、《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共奉为战略管理的开山之作和必读书目。

  然而,有着工程数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科背景的安索夫热衷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研究问题,这不仅使得战略管理被他阐述得像哥德巴赫猜想、纳什均衡博弈论复杂难懂,也无形中抬高了准入的门槛,将广大多数读者拒之千里之外。试想,当一般人都不晓得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如何运用实践了。对此,就连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也曾揶揄地说:“没有人真正知道战略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过分强调分析的体系化和规范性,让安索夫陷入了自我僵化、固步自封的境地,包括他自己也承认战略规划是“一种尚不成熟的发明”。

  事实上,安索夫理论上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让他“高处不胜寒”,知之者甚少。以中国国内为例,前不久才引进出版他的《战略管理》一书,至今也是唯一的一本。另外,还有陈荣平那本以引介、评述为主的《战略管理鼻祖:伊戈尔·安索夫》。如果以相关图书保有量的标准来看,可以这么说,我们或许远远不够了解安索夫战略管理的微言大义,甚至,还存在严重低估的可能。

  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安索夫的理论体系过于强调结构完整和确定性,而且正如明茨伯格指出的,以固定不变的范式来进行战略管理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以过去的经验和数据为基础的模型,在当今市场要求多变的情况下不能适用。但是安索夫在《公司战略》、《战略管理》中所展现出的战略管理思想一直受到学界、工商界的重视,且经久不衰,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安索夫的贡献及伟大之处在于,他首次突破性地提出一套战略管理理论、方法、程序、范式,除了引入管理学术殿堂外,安索夫还把它们有效地“植入”到企业家、管理者的头脑中,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企业的未来需要分析、预测并制订计划,而不仅仅是依据过去的报表做出预算。

  其实,在安索夫写出《公司战略》之前,管理学界鲜有研究企业战略的,至于明茨伯格所罗列的十大战略流派,则几乎都是在安索夫之后,基于他的战略管理思想演绎、变化所得。有一种说法,在安索夫开创性研究和积极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85%的企业建立了战略计划部门。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从事战略管理咨询的收入高达3亿多美元。这个时期,企业不仅仅重视计划制定,而且注重计划制定、实施和控制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一切标志着战略管理成为独立的企业管理学科登上历史舞台,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安索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倘若将安索夫《公司战略》视为现代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的话,那么,《战略管理》无疑是接下来这段漫漫长征路上的里程碑。

  不过话说回来,安索夫的理论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此,他也曾坦诚道,运用其理论范式时应注意以下五点:第一,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战略程序;第二,控制企业成败的驱动变量蕴藏在企业所在的环境动荡程度之中;第三,要使企业达到它成功的最佳成就,它的经营战略必须具有一定的进取性,需要根据环境的动荡程度来调整战略;第四,企业成功的另一条件是企业的管理能力能否适应环境变动及时调整;第五,企业内部有5个变数在共同发挥作用,它们会影响到企业战略实施的成败,是实施企业战略过程中的重点管理对象。这5个变数分别是:认识、心理、社会、政治和人文。

  

  《战略管理》,【美】H·伊戈尔·安索夫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定价:36.00元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