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幸福经济有可能实现吗?

  谈论“幸福经济”,必然需要从“幸福”说起。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比尔·麦吉本在哲学、自然科学方面也有深厚造诣,被认为是与梭罗、卡逊齐名的环保作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了《自然的终结》、《资讯遗失的时代》、《在机械化时代保持人性》等多部论著。从这样一番介绍中也可以看出,比尔·麦吉本所谈论的“幸福”,不单是某些社会学者巧妙界定的个人生活感受、家庭和谐度,“幸福经济”也不局限于环保产业和低碳生活。

  比尔·麦吉本在《幸福经济》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替代建议是,“发展本地经济”,以在本地栽种大部分食物、缩短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供应链(碳足迹),从而纾解石油短缺和气候变化危机。这听起来足够好,但人们真的有动力去如此做吗?

  《幸福经济》一书用了较长的篇章,通过对工业化农庄、采用工业化种植和经营方式的农地,与低投入的绿色种植和经营方式的农地相比,证明后者不仅理念正确,而且完全可以支撑人类的农产品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农业自此才可能摆脱对能源和化学制品的依赖。与之同时,比尔·麦吉本对(美国)种植园主们强大的政治游说力量表示担忧,短期内要取消其既有的巨额农业补贴,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工业化农业所出产的产品,十分廉价,消费者对此也有极强的依赖惯性。

  换句话说,“幸福经济”是否得以成立,关键在于“幸福”与“经济”的融合。这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背弃人们信赖已久的经济学法则,或者,让人们在成本测算中,更全面地加入社会成本。当然,就目前投资界热衷的“碳交易”而言,并无助于碳排放的真正降低,实质上只是个掩耳盗铃、朝三暮四般的把戏。

  事实上,市面上已有的绝大多数讨论“幸福”、“幸福感”、“幸福经济”的研究论文、专著,在探讨到上段所述的关键命题、疑问时,就不得不戛然而止,或者用意境空洞的排比句,试图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幸福经济》一书的做法,则是针对“超级资本主义”的存在、弊病,对应地重建公民、社区、社会和公共空间,冲破经济学原理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教育、文化、医疗的供给将更加均衡而可靠,很显然,“本地经济”模式的构建与复兴也才有了基本的可能性。

《幸福经济》,作者:(美)比尔·麦吉本,版本: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7月版,定价:32.00元。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