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需要彻底的市场经济

\  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就是改革的不彻底性。中国改革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越往后改革越难。计划经济的弊病谁都感受到了,所以,市场化改革开始时,受到广泛的支持,但改革到今天,反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国内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都被反市场者作为依据。在这种情况下,让公众理解市场经济就极为重要。张维迎教授的《市场的逻辑》正是在反市场化的合唱中唱反调,为市场经济“鼓”与“呼”的。

  张维迎不愿意接受“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称号,他认为这是“反市场的人给坚持市场走向的人扣的帽子,贴的标签”。不过按我的理解,市场原教旨主义就是坚持市场经济最核心的理念,坚持市场调节的惟一性,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干预。这种理念,也是从亚当·斯密到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所坚持的。张维迎也是坚持这种理念的。称他为“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才点出了他市场经济思想的特色,也才能区分于其他既不放弃市场调节又支持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论者。《市场的逻辑》一书就是用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思想来看待一切问题的。

  张维迎在书中解释了市场经济的含义,这是全书的纲。市场经济之所以优越,能引起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的增加,就在于它从人性出发,认为人是利己的经济人。市场经济不仅承认这种人的本性,而且从这个本性出发设计了一套机制,让互不相识的、利己的个人对各自的行为负责,并实现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社会进步。这种机制就是“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机制,并通过企业、企业家、利润这些概念形成一套经济体制。所以张维迎把市场经济概括为“价格加企业家”。从这种思想出发,他指出,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建立这种体制的基础:保护产权和推动竞争。政府对经济的种种干预,包括国有企业主导经济,以及社会上要求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即更多地捐赠),都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

  从这种市场经济的理念出发,他分析了人们普遍关注、也是反市场论者引以为据的两个问题:中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都是市场化的结果。放开价格、允许农民承包到户、鼓励私人企业、对世界开放,都是市场化的运用。当前改革中的种种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官员腐败、社会道德沦丧等,其实并不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结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把市场改革进行到底。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国家干预思想的回潮。其实国际金融危机不是市场化的结果,恰恰正是国家干预的结果。加强国家干预不是走出金融危机的必由之路,而是为下一次危机留下隐患。

  弄清了市场经济的理念,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明确了。张维迎指出,中国未来的改革就是把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所以,要大声强调的是,市场不是问题,当下的问题是什么是真市场,我们要在市场前面加什么定语。

  中国现实的经济结构,说得好听一点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有“政府主导”的这个定语,市场经济相当不彻底,仍然有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就企业而言,由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与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没有多大实质性变化,都是靠政府赋予的垄断权力获利,缺乏创新的动力。私人企业不仅缺乏平等竞争的权力,而且产权没有制度保证(如专利法实施不力),企业规模难以做大,也没有创新的能力。就政治体系而言,“官本位”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加强。

  但是,市场经济的“知”与“行”,又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奥地利学派的许多政策主张(如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几乎从未被采用过。因此,承认市场经济的理念与原则还不够,还要探讨如何把这些理念与原则变为现实。当然,这是一个更困难、更复杂的问题,也不是一本书所能全面讲清楚的。不过在反市场思潮泛滥的情况下,“知”也是重要的,这正是《市场的逻辑》的意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