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学术是一种疯狂的冒险:评《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

  讨论学术本质的书籍与文章不在少数,信手拈来,在一般人的书架上应该至少就有德国社会学大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64-1920)的《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Ι);西班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y Cajal,1885-1934)的《研究科学的第一步:给年轻探索者的建议》;以及曾任美国史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肯尼迪(Donald Kennedy)的《学术这一行》。扼要而言,韦伯论述的重点是在强调学术工作者所需要具备的学术求真精神,因为本质上,学术是一种探险,研究者需要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并将学术视为个人穷其一生的生命志业。拉蒙卡哈则侧重于学术研究的态度,认为科学家必须严谨、精确及井井有条,所以他举神经构造的描写为例,认为研究结论的提出,不能只观察有限的神经细胞,而是需要在分析几十万个神经细胞以后,才来下定结论。至于肯尼迪则对学术制度多所著墨,讨论学术工作者在教学与研究生涯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并强调「学术责任」的观念,认为学术工作者需要重振大学对社会的承诺与忠诚。虽然这些书籍对学术研究的宏观因素做了周详的讨论,启发不小,但都属于较形而上的论述,对如何动手进行具体的科学研究,帮助似乎有限。

  也因此,在学术殿堂中,更为讲求形而下之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开授,用以教导新手学会做研究的基本技巧。以管理学而言,这些课程包括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法、各种类型的研究作法,以及统计分析等等,所传授的是诸如研究逻辑、研究设计、工具发展、构念测量、数据搜集、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论文发表等等的技巧。有关这些课程的教科书可说是汗牛充栋,难以计数。像陈晓萍(2006)召集相关学者所撰写的《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征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般而言,初学者在熟悉了这些研究方法所谈的技巧以后,应该就可以进行实际研究了。可是能进行研究,并不代表其研究质量必然良好,理由是这些技巧只是学术研究的入门。要想获得重大突破,并建立理论,还得精益求精,深谙学术探索的本质。可是,这种本质与理论建立的旅程,却是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所谓「匠心独运」,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由于每位学术大师往往都各有其独门心法,而使得初学者雾里看花,不得其门而入。尤其是大师大多专注于研究,很少将其探索的历程与心得公诸于世,因此,这类独门心法的传授与介绍,大多藏诸名山,成为不传之秘。基于上述理由,对新进研究者而言,虽然江湖只有一点诀,但要掌握学术研究的探险本质实属不易,也难怪加入学术行列者众,但成一家之言者寡;建立空泛无趣之模式者多,而创发具有洞见之理论者少,并给人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学术之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印象。

  幸好,这本《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可以弥补这项不足。本书两位主编肯‧史密斯(Ken Smith)与迈克尔‧希特(Michael Hitt)在目标设定论创发者之埃德温‧洛克(Edwin Locke)的激励下,邀请了当代管理学三十二位名家现身说法,分享他们的理论开发经验,希望能够揭开经典理论建立的面纱,将默会之知转换为外显知识,以嘉惠后进学子。本书总共分为二十六章,除了第一章与第二十六章为编者的开场与总结之外,其余二十四章都是理论建构者的具体经验,讨论他的学思历程、创构理论的内容与过程、精致化理论的方法、生涯中的良师益友与团队等等,而可对理论创构的历程有一个清晰的俯瞰,且获得无比的启示。

  乍看之下,理论开发者的经验与历练是具有个别差异的,不但背景迥异,学思历程各有不同,甚至在撰写本书各章的风格也不一致─即使编者在各章撰写之前,曾经给予清晰的指引,而显现了学术之路的歧异、多元及丰富。然而,如果给予更仔细的分析与审视,则可发现异中有同,而可归结出理论开发者的坚持其实是很类似的,他们都是为知识而知识,为创发而创发,而非为五斗米折腰,受驭于外在的诱惑与酬赏。他们通常探索与开发兼重,所以一方面能够「大胆假设」,突破当时的理论窠臼,出前人所未发;一方面则亦「小心求证」,而能将理论做进一步的精致化,使之趋于完善。由于与众不同,所以在创发理论的过程中,大多得承受相当程度的主流从众压力,但他们却都甘之如贻,如如不动。这种不媚俗、不畏压力的定力,虽是人性的重大考验,但却是学术创新的关键。理论开发者也的确深知,他们的成就其实是建立在前人努力所累积的知识之上,以及受惠于与良师益友的提携。因此,都能以开放的心灵来广开言路,并察纳雅言。简而言之,坚持与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一切都以求知为依归。

  责贤者以春秋大义,如果要鸡蛋里挑骨头,我认为本书原著所选取的大师群像并不完整,显有遗珠之憾。例如,以地区而言,三十位大师大多来自北美,仅有两位来自德国,一位来自日本,难免失衡。其实像英国的约翰‧柴尔德(John Child)与高登‧雷丁(Gordon Redding,中文名为高伟定)在文化与组织的主题上,都是卓有贡献的出类拔萃之士;而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赛蒙(Herbert Simon)与丹尼尔‧卡内门(Daniel Kahneman),以及倡导组织行为学不遗余力的艾格‧雪恩(Edgar Schein),未被纳入,也令人错愕。当然,如人饮水,冷暖自如,两位编者有此疏漏,也许是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苦衷。

  另外,在译本方面,由于是群策群力之作,各章翻译的质量难免不一;字里行间也有一些误解、错译、或词不达意之处,就像两位主译教授的坦白:依据信、雅、达标准来审视译稿,是会觉得惶恐,因为译文并未能尽善尽美,同时,也失却了一些不可言喻的精妙。可是,瑕不掩瑜,我们仍然为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并鼓掌叫好。

  马克斯‧韦伯认为学术是一种疯狂的冒险,因为学术要求超越,理论必然过时,而且必须忍受登龙有术之假权威总是超前所带来的挫折;另外,学术之路也是漫长的,因为各理论的提出与完善,非穷数十年之力无法竟其功。虽然如此,此路并不孤寂,因为总是有不少前辈大师在前面伫伫而行,提供榜样。现在这本书出版了,不但可对形而上之研究理念与形而下之研究方法间的落差有所弥补,而且指明了先行者的足迹与前去的方向。希望本书中文版的付梓,能够促使中国的管理理论百花齐放,并开出朵朵厚殖利生的好花。

  (本文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特聘教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