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现代企业的力量

    最近一阵子,因为中日关系的风波,一些人在微博上号召大家弃用日货,要用国货。假如真这么干,生活着实很不方便。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可以自力更生独善其身。比如我现在就用日本的便携机和美国的软件在写中国文字,同时还开着韩国的音响,听着尼泊尔的音乐。我们周围的一切生活用品都打着外国公司的logo,当然,算盘除外。这些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除非你放弃了生活。

    苹果公司前几天开始在中国开卖iPad,苹果粉丝冒雨排了几天的队,场面蔚为壮观。就有媒体说了,苹果是一种“邪教”,它已经控制了用户的心神。这样说当然有夸张的成分,毕竟苹果还不具备宗教的形态,但是这种嬴粮影从的场面,足以让人感受到一款产品、一家公司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不仅如此,它甚至还让数万家公司夜以继日地开发A ppstore里的软件。《纽约时报》宣布2015年停止印刷纸版,也许就是因为iPad的出现。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历史,正是商业和资本的力量改变了这个星球。200年前,美国还是一个非常不发达的国家,财政状况极为恶劣,而当时的大清帝国G D P位列全球第一。这200年来,西方国家发展的奥秘何在?相信许多人看过《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它从制度和文化上,解释了我们的疑问。如今,假如我们要想知道为什么是商业和资本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或许该去看看《公司的力量》这本书。

    严格来说,这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脚本。这部纪录片被称为《大国崛起》的姊妹篇,亦由任学安的原班人马打造。有很多证据表明,公司这个视角为我们之前所忽视。比如说大国崛起这个问题,教科书告诉我们说,西方大国都是靠剥削殖民地起家,其实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正是逐渐现代化的公司,为世界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电力、通信、石油、网络、报纸、股票等等。

    这部书揭示了公司的奥秘,回答了这个过程是如何建立的。通过对企业领袖、经济学家的密集采访,向读者和观众展示了一个常见的但又不曾细细思考过的领域。通常人们总会忽视身边最为常见的事物。我们或许只是把供职的公司当作一个饭碗,却从未细想过它从何而来,向何而去,我们也许思考过个人的存在意义,却未曾想过公司的存在意义。工业化使我们变成一个不太会思考的零件。

    这部书里的故事,有助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深入认识。如果你还觉得东印度公司是邪恶不堪的,觉得苹果是一种邪教,觉得微软可以颠覆一个国家,或者听说过世界金融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这样的昏话,那么这本书或许可以帮你解开谜团。一切皆有因缘,若不是公司这种近世来最伟大的制度创新,我们无法想象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中国之前太过强调负面的苦难历程,等到中国企业如今崛起后“走出去”之时,却变成给别人做贡献。陈志武教授曾说过,“这样一种情绪化的、明显带有双重标准的世界观,恐怕不能支撑中国的崛起。”同样的,我们如果不能真实理解这200年来各国公司的发展历程,恐怕不能全然理解大国的崛起。

    《伟大的博弈》一书的作者约翰·戈登说,“美国从一开始就有一项传统,如果没有既定的法律限制你不能做什么事,你就可以做,直到颁布法律不允许你再做。而在其他很多国家,恰恰相反,你做任何事都需要政府颁发执照,这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这恐怕是戈登对美国公司的外部环境最精当的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应该会对自由经济有深入体会。《公司的力量》一书,尤其重视这种制度背景,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会让我们对统制经济再次提高警惕。从这个意义来说,它的内在精神与《大国崛起》是遥相呼应的。我们最近几年高喊的“中国模式”,其实与自由经济及其制度背景颇有凿枘不合之处。从公司的历史来看,企业的组织形式最长久最古老的是私有制,这是最接近人性的一种安排,当然,也适合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不存在国情的差别。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