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企业失败的集体主义谬误

 

  王小波在《花刺子模信使问题》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中亚古国花刺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花刺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花刺子模的故事听来离奇,却离我们并不遥远。沾沾自喜、逃避现实的岂止是古代君王,现代社会里的许多明星公司正是在这种类似花刺子模君王的偏好中陶然自得,逐步僵化,走向了衰败没落的道路。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悉尼·芬克斯坦的《成功之母》一书对全球50多家大公司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总结、梳理,认为企业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来自高层决策失误,而失误的更深层次原因或者是影响决策的信息出了问题,或者是决策层不能正确处理信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由于企业领导人或高管全力支持,而不断扩大。对个人电脑业务置之不理的王安如此,在牛奶中毒事件后又发生牛肉标签伪造事件的日本雪印公司也是如此,不断封锁那些对其会计制度和发展前景评论的安然公司更是如此。

  有些大企业并没有在类似的失败中瓦解,但丧失了重要的发展机会,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比如通用汽车1980年代大力推行的机器人战略造成的大滑坡,三星在开展汽车业务上的巨大失败等。排斥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一旦形成文化并影响决策,最终会导致企业失败。

  大企业的失败本质是组织僵化的结果,往深里说,和企业的集体主义方法论有关。按照哈耶克的解释,大公司的领导、高管们同花刺子模君王一样,都存在集体主义的谬误。哈耶克认为,“这种集体主义思路的谬误在于,普通人的头脑为了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某些个别现象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仅仅是临时性的理论和模式,被错误地当成了事实。”

  这种企业失败的集体主义的谬误还存在于所谓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使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形成了同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导致思想近亲繁殖的局面,难以接受不同意见,最终趋向于完美主义和过于乐观,而最终使决策脱离了现实,被哈耶克所说的“临时性的理论和模式”所代替。而且由于这种团队精神的一团和气以及盲目乐观,公司上下往往都是唯唯诺诺的人,即使公司内存在不同的观点,也很难找到支持者。《成功之母》鲜明地指出:“只有当公司能够抵制住与过多的团队精神紧密相连的群体思维方式,所有防止它变成僵尸企业的办法才能成功”。

  所谓失败都是相对于成功,只有成功过的企业才有资格失败。但“公司过去越成功,就越不容易改变使其成功的模式”,我从《成功之母》中总结出的另一个企业失败的集体主义的谬误:一些公司在面对竞争条件发生变化时,犯下的失误背后都存在行为僵化、刻板守旧的问题。市场占有率从60%下降到20%的摩托罗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面对CDMA、TDMA、GSM多种标准,因为害怕押错宝,迟迟不敢对数码手机作出举动,结果诺基亚和爱立信差点把它挤出美国市场。以至于摩托罗拉的前首席执行官说:“我们每一次惨重的失败,都是因为我们曾在某个科技时代太过成功,以致忽略了应该在新的科技时代到来之际迅速更新自己。”

  在理解了集体主义的谬误之后,就不难理解《成功之母》对失败的四种行为模式进行的总结,即高级主管的错觉让公司无法看清事实,不正确的态度让错觉继续替代现实,沟通系统中处理潜在的紧急信息的环节出了问题,领导的特性让高级主管无法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四种失败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大企业的通病,是大企业与生俱来的问题,如果积重难返,它们失败是必然的。但更重要的问题正如《成功之母》的书名所示,在于这些企业能否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改变行为模式,最终转化为成功。所以,书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谈“汲取教训”。所以,《成功之母》既是一本谈失败的书,更是本谈成功的书。三星集团在汽车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以及五年的时间后,终于摆脱了困境,创造了奇迹,达到了鼎盛。

  大公司的规模效益和集体主义的谬误往往如影随形,企业如何适应创新和变革,不断走向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能获得活力和正确的信息,摆脱花刺子模君王般的集体主义谬误。

(刊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3-03)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