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自由贸易与平等

  《国际间的权衡交易》(Fair Trade for All)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教授,与伦敦经济学院的年轻学者安德鲁·查尔顿(Andrew Charlton)2006年合作的一部新著。

  作为原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全力倡导世界平等贸易,通过贸易使得欠发达国家得以发展。在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会议上,他倡议召开发展回合谈判矫正贸易的不平等,于是便有了这本书的问世。其目的在于描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贸易政策的设计,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使它们能够从中受益,摆脱贫困,形成双赢。

  通过历史回顾,该书对过去的世界贸易谈判提出了独特看法。书中认为,由于过去的几轮贸易谈判给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成员造成了负面影响,它们对于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期望程度也有所降低。一些发展中国家害怕工业国家利用强大的还价实力,迫使它们签署危害自身利益的协定,由此造成了它们的某种消极态度——与其出现一个坏的协议,还不如没有协议。在这样的氛围下,经多方促进,世贸组织“多哈回合”框架协议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和贫困国家减贫是世界经济的重中之重。这也最终使贸易的“多哈回合”逐渐演进成为新一轮的“发展回合”。

  通过对事实的考察,作者们提出,自多哈贸易谈判回合结束之后,一些重要领域中的协议并没有以发展为主线,在关乎发展中国家切身利益问题方面进展不大。尤其是在它们普遍关注的降低进口关税以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得到的比它们的希望要少得多,甚至没办法搞清楚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义务究竟要付出怎样的成本。同时,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人们的期盼大相径庭,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商品自由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可能性。

  作为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斯蒂格利茨虽然同意,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研究,都揭示出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推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但他认为,这种情况要成立, 必须具备一系列必要和充分条件。例如,大多数经济学分析(如判断某种农产品补贴是否造成贸易扭曲)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新古典经济模型之上的,模型假设社会处于充分就业、完全竞争、完美信息状态,而且市场运行良好。这些假设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尤其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经济学分析时,这样的假设是需要加以修正的。

  在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问题上,作者们建议,发达国家需要向发展中国家做出更大的让步,保证发展中国家一定能从中受益。书中非常赞成世界银行学者伯纳德霍克曼2004年提出的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划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两部分的建议。其中,核心协议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发展中国家为了防止世贸协议伤害政策自主权,应该被允许获得对非核心规则的豁免权。例如,某些服务行业自由化的进展、金融市场自由化等,可能会危害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削弱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的能力,进而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应该允许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书中主张,将经济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贸易自由化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影响上,同时把政策研究的核心转移到贸易政策如何更加符合不同国家的不同环境。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在执行贸易政策时,始终采取循序渐进、小心谨慎的态度,所以从自由贸易中受益匪浅,并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态势。这正是他所推崇的贸易政策方式。 笔者至今记得,东亚金融危机期间,斯蒂格利茨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给中国政府当时的政策以极高评价。

  由于使用了很多经济学描述的方法及逻辑分析,以理、以论、以例、以统计贯穿全书,书中观点具有说服力。同时,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世界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问题,能够为更广大读者所接受。读者将得以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取得的经济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应有的政策取向;读者也将得以了解,建立一个全球人人公平的世界贸易体系,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国际间的权衡交易》,(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安德鲁·查尔顿著,沈小寅译,梁晶工作室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