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经》9月荐书


新经典
《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
(美)韩森著,鲁西奇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5月第一版


  海外学者的中国研究报告往往成为中国人的一面镜子。丛书主编刘东坚持近20年编译这套“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丛书,在总序里感叹:“中国曾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
  韩森是耶鲁大学历史系的女性教授,她从“政府”“民间”“鬼神”三重角度,调查和分析中国社会自公元600年至1400年间的契约,这一历史阶段,恰是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的时期。这很值得我们这些处于中国另一次剧烈变迁时期的国人关注。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英)艾伦麦克法兰著,管可秾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7月第一版

  这部经典作品的中译本,最值得注意的首先是“译后记”,这篇长文的主标题是“‘异教徒’的孤独事业及其他”。结尾处,译者认为:“除非我们赋予‘个人主义’以极其不同的内涵,让它变得‘中国特色’起来,否则,我们只好认为它于我们基本上是异质的。观察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很难否认一个事实:我们最重视的价值无疑是家庭和其他共同体,我们不信仰个人分立。”
  麦克法兰这部作品当年之所以引发激烈批评,是因为他论证了英国个人主义并非起源于资本主义的兴起,而是起源于13世纪或更早的英格兰。麦克法兰相信,个人主义精神起源于欧洲北方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岛国,随着“工业革命”蔓延到世界其他地方。随着中国的日益工业化和某种程度的“后工业化”,个人主义也就日益成为中国人的问题了。 

知识与情趣
《真理、意义与方法——戴维森哲学文选》
(美)唐纳德戴维森著,牟博选编,商务印书馆2008年7月第一版
 

  作者是公认的西方最具智慧的哲学家之一,曾计划于2003年春季访问中国,因“非典”而推迟,却不幸在一次腿部手术之后,心脏骤停,于2003年8月辞世。
  在批评了关于真理的“本质论”和“融贯论”之后,戴维森提出了他自己的真理观:真理是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由意义的表达者和表达的解释者分享着,并达成关于真的共识的意义。在这部文选里,牟博教授收录了戴维森2001年撰写的一篇短文——“论分析方法与跨文化理解”。这一主题充分表明了作者持有的“社会交往”真理观,和他对一切文化的同等尊重。

《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
钱理群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在北京大学,他的朋友们亲切地称他“老钱”。这本演讲集表明,老钱从北京大学退休之后,生活得很充实,很精彩。在第13页,一个感人的小故事之后,老钱告诉我们:“教育是师生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这是他一贯的语气和一贯的激情,“生命”就是这样激发和保持着的。
  在第131页,我们读到这样的标题“追求文、理的融通”,这样的融通,恰是北京大学的传统。如老钱所言:思想与知识的“通”,才是求知治学的高境界。

《自由的崛起——16-18世纪,加尔文主义和五个政府的形成》
(美)道格拉斯F凯利博士著,王怡、李玉臻译,江西出版集团2008年7月第一版

  这部作品的中译者王怡是值得关注的年轻学者,思想和文笔俱佳,例如“译者前言”的第一句:“在加尔文主义神学与英美自由主义宪政之间,站着一个伟大的国家,就是苏格兰。”于是,你就不能放下这本书了,尤其当你还是一位经济学家时,因为斯密生活的时代恰好被涵盖于作者要叙述的时期,而且斯密与苏格兰长老会关系密切,后者奉持的教义正是加尔文宗。
  加尔文主义神学在近代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各种极权主义兴起之初,就对这些思潮采取了最透彻的批判和否定。最后,同样精彩的是王怡在结尾处的那句话:“作为思想史的译介与描述,我也只能在这里停笔,等待新的起头。”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