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重读凯恩斯

  在这样的年月,当最为冷静的分析家都在怀疑美国是否在走向另一场“大萧条”时,我们最好做个深呼吸,走进地下室,捡起一本落满灰尘的论著——凯恩斯写于1936年的标题平实的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我们大多数人是在大学的经济学课程里记住凯恩斯的——就是那个主张在不景气时用赤字开支“推动”经济的家伙。当然那是他的主张之一,但重读《通论》一书给人最深刻的感受是,该书讲述了经济恐慌和造成这种恐慌的市场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政府干预的需要。我们可以用该书的部分内容来描述近来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纷纷资不抵债的情景。

  凯恩斯论称,金融市场的问题在于,投资者会周期性地被一种极端化的“流动性偏好”左右,这种极端的偏好会让投资者只敢放心地把钱投入最安全的投资之中。“投资市场的本性是……当幻想破灭的情绪降临到一个过度乐观、被过度买入的市场时,它就会以一种突兀的、甚至灾难性的力量打击在市场上”,凯恩斯写道,“疑虑一旦出现,就会迅速蔓延。

  对于近几个月来华尔街发生的事,这句话真是个极好的描述。在过去那种过度乐观的泡沫里,金融机构设置的利率差几乎毫不考虑风险因素,而在当前的恐慌状态中,金融机构极力规避风险,甚至于不愿向任何人借款。正如凯恩斯所讲的,“现在最为精巧的投资,其真实而私密的目标就是……智胜大众,把糟糕的、不断贬值缩水的资产转给别人”。

  凯恩斯的创见是,金融市场并不像古典经济学认为的那样,会与生俱来地自动纠错。如果对华尔街放手不管,它就会一直陷在一种流动性陷阱里,市场将继续僵冷,生产性投资也会停止。于是便需要政府来采取行动,以恢复信心,刺激投资。凯恩斯写道,“我的总结是,让私人负责调整像目前这么大规模的投资,是不安全的”。

  这就让我想到了财政部长保尔森和当前的金融危机。保尔森在今年3月采取干预行动,解救贝尔斯登公司,自那时以来,他一直努力向因投资者的极度流动性偏好而陷于停滞的市场注入现金。但在每次救援措施之后,另一场灾难都接踵而来,于是保尔森一路应接不暇,从贝尔斯登、“两房”直到AIG,现在又提出政府承诺,买下7000亿美元以上的抵押支持证券。

  若凯恩斯在世,他会向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出什么建议呢?我想,他的直觉会是重申,单凭市场本身将无法解决这样的危机。市场需要政府的帮助——而且这一次所需帮助规模之大足以吓倒凯恩斯自己——包括认购抵押贷款、强化互惠贷款市场等措施。但如果这些措施是零零碎碎实施的,没有广泛的政府支持,那么,它们也许会增添公众的忧虑。这的确是个真切的烦恼:华尔街的恐慌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凯恩斯写传记的斯基德尔斯基(RobertSkidelsky)明确地说,凯恩斯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努力对经济政策的社会与政治后果做宏大的思考。例如,他曾指责加在德国身上的繁重战争赔款,并警告说这会引发另一场战争。这引起了很大关注,结果他说对了。

  要实施真正的凯恩斯主义救援计划,就不应只限于帮助愚蠢的投资者脱困。如何把零碎的举措整合成一套宏大的方案?如果纳税人将在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中购得股份,也许该公司可以成为一套新的全民私人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石。如果纳税人将购得7000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也许可以用其最终的利润在基础设施或能源科技上做新的投资。

  凯恩斯以剑桥大学教师的派头说着咬文嚼字的英语,但还是听听他的话吧:“当一国的基本建设成为一个赌场活动的副产品时,这个工作就可能被做得很糟糕。”凯恩斯不是想把这个赌场收归国有——他自己就是个积极的投资者。但他提醒我们,公共目标最好是由公共机构来服务。

  作者:大卫·伊格内休斯(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