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高远鸿大的事业——读高鸿业老师主编《西方经济学》教材

  200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国内3个影响力最大、会员最多的经济学专业网站:中国经济网(www.ce.cn)、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www.efnchina.com)和人大经济论坛(www.pinggu.org)携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我读人大社经济学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本文获纪念奖。

  一、引子

  二00六年深秋的一个傍晚,再次通读高鸿业老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看着书的后记,我竟泪眼模糊,难分难舍,久久不肯合上它,于是提笔作小诗一首:

  全书读罢泪涔涔,
  受益良多感触深,
  高远鸿大事业重,
  培育树木成树人。

  这眼泪和诗情,送给已经离我们远去的高鸿业先生和他的书。

    二、缘分

  我是对经济学的兴趣不是源于这本书,但却因为它走上经济学的正轨。初入大学,我有幸被分到学校的实验班学习,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在钱和兴趣之间纠缠了两个月,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和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深深吸引我,便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专业。经济学系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指定教材是人大版,我和它的缘分就这样开始的。

  三、初学

  虽然来经济系之前上过西方经济学课程,但是由于课时少,只学到一知半解,我渴望有个领路人和一本好教材,所以,这本书一开始就承担了我过多的期待。拿到教材后先看作者——高鸿业,我心想这个名字起得好——高远鸿大的事业。经济学系一位年轻老师听过高老师的课,他说老先生八十多了,还很健谈,思路清晰。我们一众人惊叹不已。

  需求复需求,供给复供给,先生讲台授,学子当窗读。很快一年过去了,微观经济学的书面目不再白皙,书角不再平整;宏观经济学的书也身子骨不再硬朗,日见老态。但是,经济学系的同学都通过了考试,都在这本书的熏陶影响下成了半个经济学人。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通过一年的学习,清晰掌握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框架,能够给别人介绍经济学是怎么回事,分成哪几块内容,并开始用书上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大学后两年,在进一步的课程学习中,我感到一个好的西方经济学基础有多重要,而高老师版教材给我们的恰恰就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不管是金融学,财政学还是管理学,都能在西方经济学中收获灵感,找到根基和依托。

  四、考研

  大三那年我决定考研究生,于是高老师的《西方经济学》又成为我案头的必备书目。一遍遍复习,一遍遍从头再来。每个概念,每幅图表都深深记在脑海里。我感觉自己又得到了和初学时不同的体会,感到了自己飞快的进步。而和此书最深沉的感情也在这时侯暴露出来,读罢全书,竟有淡淡的伤感和忧愁,那眼泪和小诗,正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的表现哪。
也罢也罢!

  五、研究生

  学习经济学六年整,从天津到上海,从本科到研究生,我已经能独立写作经济学论文了,有时候一些概念还是要查阅高老师的《西方经济学》,也许这是一种怀念。当在BBS上看到高鸿业老师去世消息的时候,我也是默默的拿出那本书,以为纪念。
   
  六、高远鸿大的事业

  百度一下高鸿业和他的教材。
  谷歌一下高鸿业和他的教材。
  很高兴看到那么多人肯定他和它。

  一本好教材留给学生的,是经济学研究大厦的根基,是经济学事业的基础,中国经济学想强大起来,需要有自己编写的好教材,高鸿业先生做到了。他给予了初生的中国西方经济学最好的母乳。他完成的工作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项高远鸿大的事业,必将影响历史。从出版到现在,再到不知道多么遥远的未来,这本书不知道会陪伴多少经济学年轻后生们度过他们的青涩时光……
其实何止青涩,是一生的时光。

  七、怀念高鸿业先生——人如其名,书如其名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