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并非有效的市场》:挑战有效市场理论的檄文

  200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国内3个影响力最大、会员最多的经济学专业网站:中国经济网(www.ce.cn)、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www.efnchina.com)和人大经济论坛(www.pinggu.org)携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我读人大社经济学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本文获优秀奖。

  1970年,美国著名金融学家法马(Eugene F. Fama)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综述性文章《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回顾》,标志着有效市场理论(EMH)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学说的学术地位的确立。EMH以完美套利为核心前提,基于不同程度的投资者理性假设,论述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指出无时效(stale information)的信息不会创造利润,像美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成熟市场都已经是有效市场。关于EMH的理论论证看起来逻辑严谨、滴水不漏,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实证检验所提供的证据更是使其锦上添花、无懈可击,以至于EMH的创立者之一迈克尔•詹森(Michael Jenson)于1978年声称:“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命题能像EMH那样获得如此坚实的实证检验的支持”。

  直到70年代末,EMH确实是20世纪经济学研究中值得骄傲的成果之一。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EMH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臻完美,相反,来自金融市场的种种威胁甚至将其既有地位推向颠覆的边缘。从理论上质疑EMH,并积极从市场中挖掘反面证据的最富活力的新理论当数行为金融学了。小公司效应、动量现象等诸多基于无时效信息预期超额收益的市场现象,大盘指数成分股变更、意外冲击等消息真空下的市场反应,以及套利操作所需要的替代证券的缺乏和套利风险的存在,为行为金融驳斥投资者理性和完美套利假设提供了丰富有力的依据。

  经过近十几年的迅猛发展,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能够解释金融市场运行的一种新理论。在《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一书中,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99年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获得者安德瑞•史莱佛(Andrei Shleifer)整合了他和其他数位行为金融领域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而且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严谨论述了行为金融学对EMH的质疑,并对金融市场进行了更加现实的阐释。行为金融学认为,经济理论并非一定要引导人们去寻找一种市场的有效状态,对有效状态的系统性的、显著的偏离是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现象。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行为金融理论既能解释相对于EMH而言的异象(anomalous phenomenon),也能提出得到真实数据支持的预测。《并非有效的市场》是对行为金融发展的阶段性总结,从金融理论创新的角度来看,其影响无异于挑战EMH的檄文。

  史莱佛教授对EMH的质疑和挑战直指其核心前提——完美套利。依托大量的现实证据和严密的理论推导,史莱佛教授指出,在现实中,使市场保持有效性的关键力量——套利行为,远比EMH支持者们想象的有限和脆弱,当噪声交易者和套利者都承受风险时,他们各自的预期收益将依赖于他们各自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市场对承受风险给予的补偿来决定。通俗地说,金融市场在多数情况下将不再是有效的了,有效市场仅是一些极端情况下才出现的情形,在现实环境中这种情形不可能存在。与EMH不同,行为金融有两个更为现实的理论基础:有限套利和投资者心态分析理论。概括地讲,行为金融理论依靠的是非理性制造麻烦,而套利又无法将其彻底消除这两种假定。围绕着这两个基础,《并非有效的市场》拓展了噪声交易者风险概念,并分析了它如何限制套利的作用,论证了股票的近似替代品能否获得的问题,讨论了反应过度的实现方式以及噪声交易者和套利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诚然,行为金融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没有形成统领主题的统一模型,但它为金融经济学贡献了一种新的理论、一套新的对实证检验规律的解释和一种新的预测方法。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朱武祥教授评论说:“史莱佛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他在行为金融领域严谨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成果,为人们理解现实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分析和进行实证检验的基本框架。”

(《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安德瑞•史莱佛著,赵英军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