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实践中的行为金融:解读市场与非理性投资者心理

  200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国内3个影响力最大、会员最多的经济学专业网站:中国经济网(www.ce.cn)、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www.efnchina.com)和人大经济论坛(www.pinggu.org)携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我读人大社经济学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本文获优秀奖。

  在金融经济学王国,有效市场理论已经“统治”了三十多年。有效市场理论是架构于理性人假设和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之上的。理性人假设下的雅致、美妙和数字美感确实吸引人,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投资者并非像经济学家们所钟爱的理性人那样来行为。投资者不可能具备在一眨眼的工夫就能解决复杂的动态最优化问题的本领。安特诺勒•法兰西(Atanole France )甚至认为,在所有对人下定义的方法中,最糟糕的就是把人看成一种理性动物。面对这种困境,传统的金融经济学家认为,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市场套利机制使得在不要求所有投资者完全理性的条件下照样可以导出完美的结论。然而,来自真实金融市场的越来越多的证据对市场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以詹姆斯•蒙蒂尔(James Montier)为代表的金融实践者非常坚定地认为:金融市场并非是有效的。行为金融学者也指出,现实的金融市场是一个行为金融的世界,参与人遵循的是人类的情感规则,尽管逻辑在其中发挥作用,但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资产负债表包含的信息所引发的心理活动因素来左右的。相较之下,传统金融模型有致命的缺陷。它们甚至无法对我们观察到的金融市场运行结果做出大致的预测,即使是传统金融理论中最基本的规则——套利机制一一也并非总是成立。如果缺少这种机制,市场和其“基本面”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不一致。如果考虑到金融学是经济学中一个特别需要进行实证研究的分支,未解之谜显然会更多。

  行为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批判正是从后者不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开始的。行为金融理论对何种因素引起市场价格背离基本价值早已胸有成竹,答案很简单就是人类的行为。由于一些普遍的非理性特征存在于每个投资者身上,它们会引起市场出现可预见性的情感波动现象。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决策过程中包含诸如过分乐观、过度自信、认知失调、证真偏差、保守偏差、定位、表征性启发式偏差、易获得性偏差、模糊规避、心理账户、展望理论等非理性特征,这些特征会引致投资者考虑问题时偏离纯粹理性的方式。行为金融学者试图从实证方面对行为金融理论的观点和模型提出证明。新一代行为金融经济学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终于能够对心态变化如何影响市场运作进行量化分析。詹姆斯•蒙蒂尔作为德累斯顿银行旗下子公司的一名全球证券策略负责人,结合十几年的业界实践经验从实证的角度对行为金融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证明,以“行为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场”为主线展现了他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蒙蒂尔的阅历和从业经验为他的著作提供了异乎寻常的丰富和富有说服力的素材,各种生动的金融案例、独特的调查结果和强有力的实证证据遍布全书,以至于J.P. Morgan Fleming 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埃尔斯马克(Elsmark)惊叹到“不要在学术文献中苦苦挣扎了,来读蒙蒂尔的书吧”。

  蒙蒂尔对行为金融理论的模型和理论观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实实在在地写就了一部实践中的行为金融专著。他首先对心理学中人们如何判断和做出决策的理论做了介绍,破天荒地举出了与心理学家研究成果高度一致的金融实例,然后分析了金融市场中套利机制失灵的问题,指出即使在最明显的情形下,一价定律也会经常被违背,于是,套利的有限性使得投资者心理特征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可以在市场中长时间存在。在对非理性投资者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蒙蒂尔深入剖析了真实的市场,诸如风格投资、证券组合构建和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公司金融等备受关注的市场主题都成为蒙蒂尔分析的重点。蒙蒂尔解读真实金融市场与非理性投资者心理的着力点显然遵循了“来源于市场实践,回归到市场实践”的理念,他的思路、风格和结论完全面向了基金管理者、战略投资者、资产配置者、风险管理者、市场分析师和公司融资操作人员等金融市场活跃分子。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家赫什•谢弗林(Hersh Shefrin)教授赞许到:“在这部机构投资者案头必备著作中,詹姆斯•蒙蒂尔把他作为一名实务操作者的感想与浏览行为金融文献的所得整合在一起。最为重要的是蒙蒂尔得出的真知灼见将有助于机构投资者减少由心理因素导致的错误和偏见。”

(《行为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场》,詹姆斯•蒙蒂尔 著,赵英军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