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保罗克鲁格曼新书推荐

  洞见出乎“良知”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学界不可不提的一个重要人物便是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10月13日上午7点40分,克鲁格曼在博客上敲下短短八个单词记录自己获奖的消息:“A funny thing happened to me this morning...”。在随后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说,“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一种认可,但别把它太当个事儿”,并表示不希望因为获奖而对个人产生太大影响。

  新近才推出中译本的《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打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新力作”标签,正是出自这样一位不太把诺贝尔奖当个事儿的美国自由派干将之手。而实际的情况是,此书在美国本土的出版时间是2007年,并且与其获奖研究内容“经济规模如何影响贸易形式和经济活动地点”无太大关联。在我看来,这恰是更加吸引人之处。因为,比起作为热门人物时的应景之作,我更愿意阅读这位既研究理论又关注现实的经济学家的思考和论述。

  “研究理论又关注现实”是经济学界对克鲁格曼公认的评价,如果把多次获经济学奖作为前者的佐证,那么一次又一次深入解析时事并准确预测危机就是后者最好的注脚。上世纪90年代之初,东南亚经济蒸蒸日上、广为看好,而克鲁格曼大唱反调,先是在1994年美国《外交》杂志上直言亚洲模式仅靠资本和劳动大投入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势必难以持久,容易形成经济泡沫,继而在1996年出版的《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预言亚洲金融危机即将爆发。果不其然,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了。

  2000年,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一篇专栏文章《能源危机重现》指出,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周期已经到来。2001年10月18日,在另一篇《石油上升周期》文章中,他又一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并强调,“如果我们还是明智的,我们应该及早打破能源危机即将来临的循环。”此后,国际油价一路攀升。

  这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再次被克鲁格曼言中。2006年8月他即表示:由于美国楼市近年来价格会暴涨,在很多地区房价开始下降,投机需求出现逆转,导致目前市场上充斥着未出售的房产。他指出,这是针对“硬着陆”而不是“软着陆”的一剂 “处方”。而且,由于近三年来楼市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楼市的逆转意味着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衰退。之后,美国房价全面下调,次贷危机接踵而至,世界股市暴跌。

  克鲁格曼的这本书,正如原书名所言,意在藉此表达“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全书检视一百多年来美国政治经济变迁史,通过分析2007年美国的经济状况、预测潜伏的危机,以勉励民主党人继承罗斯福“新政”的精神,恢复美国自由派的勋业。

  “1953年,与同辈人一样,我把美国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如许多同辈人一样,我严辞抨击美国社会种种甚为真切的不义现象,为自由派政治候选人挨家挨户地奔走。只是在后来的回想中,我才明白地意识到,自己年轻时所处的政治与经济环境是一个早已逝去的天堂,是美国历史上一段不同寻常的篇章。”这是《美国怎么了?》一书的开头。

  克鲁格曼开篇即一语道出——美国历史上那段“不同寻常的篇章”是“早已逝去的天堂”。的确,随着华尔街的金融风暴,雷曼兄弟的倒掉,美国汽车三大巨头告急……美国梦的基石——金融霸权正在动摇,世界每天看到的美国新闻也已经是铺天盖地的经济危机。克鲁格曼早在两年多前便看到端倪,做出预测,并开始追问和探究“美国怎么了”。

  作者从镀金年代的政治经济,讲到布什年代的经济停滞,回溯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历史,以求鉴古识今。克鲁格曼言简意赅地用两个“巨弧”来形容美国这百年政治经济史的框架:一是经济之弧,从极端不平等到相对平等,再回到严重不平等;二是政治之弧,从激烈的党派倾轧到两党和谐,再回到两党极端对立。这种观点无疑给了过去不少经济学家、政治学与社会学者以及大众传媒所勾勒出的自由、平等、独立、民主的美国神话当头一棒。

  按照历史演进的时间过程,克鲁格曼层层剖析。他指出,“镀金年代”高度的贫富不均并任其发展的逻辑,造成了1929年大萧条。这样一来,美国两种保守势力精心打造的政治体系被富兰克林·罗斯福所打破。

  进而,他详细梳理了罗斯福新政带给美国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成果,澄清了保守派对新政带来“大压缩年代”的无端编造和恶意攻击。美国的1930—1950年由于富人被征收了较高税费被称作“大压缩”年代,期间蓝领工人,尤其是产业工人由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克鲁格曼毫不吝惜对罗斯福新政的褒扬,认为新政稳固了政府有限度干预下的良性市场经济,基本上将贫富差距压缩在一个可被公众接受的范围内。反映到美国经济、政治生活中,就是上述“两弧”中的“相对平等”、“相对合作”。与那些闭门造车的经济学家所论不同的是,“高利润税将导致商业投资崩溃;对高收入者征收高所得税将导致创业精神萎靡,个体创造力匮乏;强大的工会将提出过度的涨薪要求,导致大规模失业,抑制生产力的提高”的结论并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罗斯福新政造就了一个平等和空前繁荣的时代,即作者无比怀恋的“不同寻常的篇章”。

  为什么转变会出现?克鲁格曼直言不讳地称,“这是保守派的一场大阴谋”。不过与那种捕风捉影的“阴谋论”不同,克鲁格曼有大量事实、数据的支持与严谨的论证。两相对比,他写道,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的光彩一笔,20世纪50-60年代才是真正的中产阶级社会,那时的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最大的实施,而今共和党的新保守主义得势是一种巧妙控制的结果。

  通过进一步地分析,他指出:这两种方向的发展都非自然演进的结果,都是由组织化的政治运动所引导的,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同时,书中还深入地探讨了美国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呼吁重新展开社会政策的公共辩论,主张政府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作用,同时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对待社会经济不平等议题,以致错失改革良机。

  除了宏观层次的解析论证,克鲁格曼也研究具体问题。关于次贷危机的原因,他完全不认同所谓“美国民众不顾支付能力而盲目买房继而诱发次贷”的逻辑。他指出,“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中产阶级家庭的奢侈品开销其实降低了。而债务的大增主要反映了住房开销的上涨,其推动力主要是人们争相进入好小区。美国人已进入一场拼死争夺战,原因不是他们贪婪或愚蠢,而是他们想在一个日趋不平等的社会里给子女一个机会。”

  全书文笔清晰流畅,论证深入浅出,也时常透露出克鲁格曼刚直的个性和激愤的态度。从“回首过去”到“镀金年代”,从“60年代纷扰的繁荣”到“迎战不平等”,他洋洋洒洒、直言不讳地书写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感悟与建言,并且在很对地方对共和党意气激愤的攻击。难怪有人把这本书排除在经济学作品之外,有人称之为“高档扒粪之作”,甚至有人指责说这般态度写出的东西难以站稳脚跟。

  无论如何,克鲁格曼为“美国怎么了”这一命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且超越经济学理论或规律的分析和探讨,综合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和全方位的解答。因此,抹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新力作”的光环,搁置“这是两党政治斗争的扒粪之作还是经济学角度的精辟论著”的争议,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个颇具个性学人对现象深入的思考和严密的论证,是真正获得知识、感受洞见的魅力之所在。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