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金融危机经济学》:应该学什么?

  经济危机当前,我国部分"经济学家"依旧好整以暇,痴迷于某些夸张的预测。其中有成绩斐然的,预测结果准确概率偶尔会达到50%。这本该是一件很愕然的事,但是忙于经济危机的公众视线谁有心情跟他们算准确率呢?

  当人们重新忘记他们时候,就是下一个预测再来的时刻。循环往复,乐此不疲。至此,经济学在中国,对于经济发展的助益不明朗,只是可惜了这一腔热忱。经济学的作用,成了乱枪打鸟。体现在投资领域,一些本来虔诚的信奉他们预测的普罗大众,后来索性扔硬币决定自己未来,概率也是50%,至少降低了阅读搜索成本。写股评的,如今都不给稿费了。经济学因此跟经济形势一样,在中国堕入低谷。

  于此同时,一个他们的同行,正统的美国经济学家科林·里德先生正在致力于把经济学贫民化。近两年的世界焦点,都集中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关联起一些原本不相干的人。一个投资了基金的中国的买菜大婶,也许正为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华尔街精英买单,俩人一时间成了同仇敌忾的战友。

  这样的环境下,经济学就不在属于少数人的专有领域。同时迫切的需要经济学在危机中,体现出更加平易近人的指导意义。让经济学走下神坛,让每个非专业领域内的人都能了解来龙去脉,减小危机造成的损失,为未来的危机做出正确的经济防御,是当务之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分校商业与经济学院院长科林·里德(Colin Read)先生,在《金融危机经济学--如何避免下一次经济危机》"一书中,用务实的态度体现了经济学真正的价值。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危机爆发的原因往往是准备不足,然后又在人群的惊慌失措中扩大危害。每当危机爆发,人们总是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却忘记了审视危机的来龙去脉。如果,能把对危机的反思、总结做得更彻底些,那么危机造成的损失会减小,未来再次发生危机的几率也会降低。经济危机,需要如此。

  早在纪元前,中国就有高明的危机处理意识。《战国策》中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教化世人。"亡羊补牢"让我们知道,面临经济损失时,首先不要深陷在眼前的损失中哀叹,而是总结经验教训补齐根本,防范下一次的损失。

  英语文化很早就从东方引进了这个观念,有相关的警句是:"It is not too late to mend the fold even after some sheep have been lost"。科林·里德(Colin Read)先生,把这种东方智慧引进到了经济领域。

  在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还纠缠在高深的经济学公式中,让阅读他们的人都更加糊涂的时候。我没有从科林·里德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如何避免下一次经济危机》一书中看到故作高深的陈词滥调。

  貌似没有比经济学更潮流的学问了,但是这不代表经济学就理应由少数人能掌控,掌握经济学资源的人也并非先知。在1000年前,传教士同样代表人类的先知。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的圣经是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在平民中不普及。

  今天,把更浅显易懂的经济学传世,剖析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本质,让更多受影响的人受益是当前最需要的。作为经济学家,有义务把真相和应急措施传播给大家,指导大家应对危机。使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因之摆脱影响,让世界回到正轨上来。从有限度的意义讲,科林·里德的书相当于翻译圣经的贡献,这时来亡羊补牢,也显得很及时。

  我历来认为,中国经济学领域的人才,都是高智商的。"中国经济学家无能论",在我看来都不对。至少选择在中国做职业经济学家这件事本身,就体现了他们的选择智慧。弄懂一些高等数学公式,也能够证明他们用功了。但是涉及到应用,我国同仁应该效仿科林·里德,好好读读他的书,学学经济学应用,不要再把热情投入到无限预测中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