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透视”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9月中旬以来,人们已经熟悉了对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各种比喻性说法,如“金融风暴”、“金融地震”、“金融雪崩”、“金融海啸”等等。但是,如果仔细联想这些词汇所指的对象在自然界所发生的实际情况,人们就会明白,迄今为止为人所知的自然灾害仅仅出现在某个方圆之地,而从未达到整片大陆大洋乃至地球规模的程度。但是,由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这个事件所触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却是真正意义上全球性的。它所掀起的巨浪或震波传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街道或村落。如果说一些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已经区分不了自己处于震中还是震尾;那么,即使是开放度较低的经济体随后不久也发现自己跌落到某个首尾相连却不相见的漩涡之中。

面对如此巨大规模的事物,如何去客观中肯地分析和理解成了今天对人类智力的一个重大挑战。海啸雪崩风暴等等在发生之初,对身临其境的所有人来说,都会立刻产生“蔽日”效应。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感到迷惑和彷徨。而且,光线被挡还会带来真假难辨的客观效果。一些瞬间制作的“理论学说”因而得到流行开来的难得机会。人们所感受到的精神困惑的增长速度甚至可能超过了灾难本身带来的危害的扩大速度。

所以,社会迫切需要拨云见日的理论研究作品。《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正是这种意义上的一个新成果。“云”在这里指国际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日”在这里指国际货币金融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未来。该书将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严谨的逻辑思路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剖析。

朱民及所领导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团队,长期以来在国际金融前线从事“实时在线”的研究工作,从多个触点与世界金融体系的心脏、动脉血管和神经系统相关联,具备独特的信息和知识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以局部为重点,不以片面为深刻,而是将国际金融危机置于一部超大型光学透视镜之下,把其中一粒一粒的碎片进行显微分析并按逻辑关系最后串联起来。

该书第一章就清晰地体现了这个特点。本章论述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路线。第一节指出危机的起点是次贷市场及其相关的次债产品(次债是次级贷款的初级衍生产品);第二节指出次贷和次债市场的进一步衍生化,即从抵押债务债券(CDO)到信用违约掉期合同(CDS)的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原生的次级贷款市场的扩张);第三节紧接着追踪在上述次贷及其相关衍生金融产品扩张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行为和政府政策相关因素的变化和作用,从而说明了次贷市场的发展及其后来的危机为何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第四节开始集中关注次贷市场问题显现到美国金融市场全面动荡的进程,时间范围为2007年初到2008年底,并紧密围绕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和遭遇来刻画危机的深化程度;第五节描述了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到全球的扩散进程,高度概括性地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如何在2008年底成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巨大现实。

从上面简单的介绍中就可以看出,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仔细分析要求做到时间顺序与空间结构的高度一致,即在掌握各个相关金融事件前后顺序的基础上梳理出多样化金融产品、多层次金融市场以及各个变色龙般的昂格鲁-萨克逊式金融机构等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这种梳理工作最容易犯两类错误:漏掉重要细节或存在逻辑关联不完整的以偏概全,拘泥细节而缺失全局把握的坐井观天。《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一书却很好地掌握了细节与全局之间的必要平衡。

如果说该书第一章主要就已经发生的诸多事件进行条理化的梳理的话,那么第二章就是在进行对客观事件的批判和思考。这章的主题是“政府救市政策批判”,主要指美国政府在金融市场高度动荡前后及过程之中的各种政策措施。这个话题是目前许多人尚不愿意公开谈论的,不仅是因为许多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可能还没有充分显现,而且也因为不少政策措施涉及到美国内外许多人士和机构的具体利益。但是,本书作者显然跳出了那些框框,力图从一个客观中肯的立场来探讨危机应对之政策决策的原则和制约因素等重要问题,为读者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起点。

第三章描述了金融危机从华尔街扩散到欧洲和亚洲以及所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过程,并试图对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一些概括。第四章特别论述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过程中的三个突出案例:冰岛、韩国以及欧洲的银行业。对那些高度关注并且已经熟悉国际金融危机演变细节的读者来说,这两章或许没有提供多少新鲜材料。但是,就一部试图以完整方式概括国际金融危机全貌的著作而言,这两章在结构上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说前四章是在总结过去,那么,后三章便是在面向未来,力图把握未来的行进方向。这显然是一个更加困难的任务。作者选择了三个重点来加以论述:准确定位金融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健全银行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金融制度。这些正是针对金融产业在一国和世界范围内发展和变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所做出的探讨和回应。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此书的思想,我认为是:微观,制度,政策,国际。微观指对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和金融产品(包括金融产品创新)作用原理的关注和分析;制度指对有关金融机构行为模型的剖析(包括对美利坚式企业组织CEO中心主义的批判);政策指有关政府当局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危机前后的政策思路及其调整;国际指金融危机演变进程中各种相关的国际性因素以及金融危机国际扩散过程和国际协调性的应对行为。这四个关键词的每一个都牵涉诸多侧面,相互交织,共同构成理解和把握全球金融危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要素。

若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成一头“大象”,那么,要认识这头“大象”,你必须站得比大象高,视野范围超过“大象”。《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一书的作者站在专业研究者所应占据的高度,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所做的分析工作符合这样的期待。

(本文作者为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