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世界国有铁路改革的典范

  刘迪瑞所著的《日本国有铁路改革研究》以1987年实现的日本国有铁路公社(简称“国铁”)的改革为研究对象。在日本,“国铁”是1949年6月依据《日本国有铁路法》,由政府独资建立的公共企业。

  日本国有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甚至更早,而作为一个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国有企业,其运行与管理体制基
本上是在战后形成的。应该说,“国铁”体制确立之初,使“国铁”在经营体制上完成了行政与经营的分离,在政府的统制和监督下实现了铁路的高效运行,基本上适应了当时日本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世界上最好的铁路运营系统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的变化,“国铁”的组织、经营形式越来越不适应变化了的条件。以1964年度出现经营上的赤字为转折点,“国铁”开始走下坡路。它越来越竞争不过民营部门,在运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随之而来的是亏损的日益增加。“国铁”的经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986年11月28日,日本第107届临时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国铁”改革关联法案,确立了从1987年4月1日起将“国铁”分割为6家客运公司、1家货运公司的分割、民营化体制,从而使得拥有115年历史的日本国有铁路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与经营形态,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开始了经营。

  改革后的“国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体现在经营理念、服务水准、财务状况、经营方式、劳资关系等各个方面。由日本首倡的分割、民营化模式成为了世界铁路改革史上的两大经典模式之一(另一个是瑞典的“上下分离”模式),正因为如此,日本“国铁”的改革被称作“世界性的政策实验”。

  我国对于日本“国铁”的研究,准确地说是随着它的改革的实现才引起了我国学界的关注,在研究点上往往没有把它放在一个全面、系统的层面上来进行考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为配合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国内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世界国有企业改革的热潮,其中的某些著作在谈到日本国有企业改革时,偶尔涉及到日本“国铁”方面的情况,而从全方位角度专门论述日本“国铁”改革方面的情况,这本书在国内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次。

  在内容的安排和论述上,作者颇费了一番苦心。第三章“日本国有铁路经营恶化的原因”对“国铁”经营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日本学者对“国铁”民营化的原因众说纷纭,占主流的是所谓的“财政原因”说,即认为为了消除“国铁”年年累积的庞大赤字与缓解国家财政负担而不得不进行“防卫(救济)型民营化”。我国学者总结日本“国铁”经营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国铁”对汽车化时代来临后所产生的运输结构的变化反应迟钝,大锅饭式的散漫经营——诸如国会及政府的过度干预、各地区居民的过分要求、巨大的企业规模、企业意识和责任感丧失,不稳定的劳资关系,过高的人事费等。作者认为,这些固然是“国铁”经营恶化的重要原因,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建立在公社体制上的国有铁路制度不适应乃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得“国铁”的经营走进了死胡同。而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变化所导致的区域产业结构与运输布局的改变,对“国铁”经营的影响,“国铁”接收“满铁”人员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及不合理的公共费用负担、不动产税收负担等都导致了“国铁”经营上的恶化。

  此外,作者还从组织学的角度,通过对组织构造、组织文化、管理手法等“国铁”内部组织结构的考察,指出其组织构造变得更为简单明了,组织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管理手法变得更加机动灵活。特别是从组织学的角度对从“国铁”到JR的组织构造、组织文化、管理手法等的考察,这在日本学者中也很少涉猎。

  《日本国有铁路改革研究》,刘迪瑞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32.00元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