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为什么悲剧值得“鼓掌”

对企业而言,“二八定律”今天依然有效,最受瞩目的企业永远是那耀眼的“少部分”。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有可能是成功者,也有可能是失败者,但绝不会是平庸者。而作为失败者受关注,往往是因为曾经成功过,以至于其由成功转而失败的原因显得更为重要。
《大败局2》延续了《大败局》的使命,正是试图找出中国企业失败的基因。书中涉及的除了健力宝外的8个企业的失败,几乎都在企业扩张、并购过程中发生,而给健力宝带来最后致命一击的仍然是品牌和营销队伍的扩张。书名已经隐约给出了答案,“因大而败”似乎成了一个铁律。
但是求“大”又有什么错呢?“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家的光荣和梦想,《大败局2》中9个企业的主人公们,无论他们始终保持企业家的本色还是最终沦为欺世之徒,似乎都有程度不同的理想和英雄情结,并能为了自己的目标积极调动一切资源,而这恰恰就是企业家的精神。
在《大败局2》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格林柯尔、德隆、中科创业近乎疯狂的收购和造系行为,顺驰、三九、华晨惊人地扩张速度,铁本“3年超宝钢”的豪迈规划,甚至还有托普以软件园概念在全国跑马圈地的壮举。这些故事的惊心动魄程度并不亚于惊险刺激的小说,已远远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力。这是勇于追逐梦想,还是个人的膨胀?正像吴晓波说的那样,对于企业家来说,你很难分清楚“野心”和“梦想”到底有什么区别。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而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在《大败局2》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在企业成长路径中,这种创新动力所起的巨大作用。
“然而,商业终归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都将引发可怕的后果。”在此书自序中,作者将企业的“中国式失败”归为三个原因: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职业精神的缺失。
政商博弈由合作转为非合作而导致失败的典型案例是健力宝、科龙、铁本、华晨。其中作为中国民族品牌和饮料行业骄傲的健力宝在政商交恶下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历史尤其让人心痛。在健力宝的企业改制中,政府偏不将股权卖给创业人,经营团队在角逐中最终出局后,“健力宝之父”李经纬突发脑溢血,而后又被当地检察院以涉嫌犯罪立案的经历不免让人深深叹息。政商非合作博弈导致的“双输”断送的不仅是企业家的前程,对本地创业环境也是极大的伤害,没有了企业家的企业就没有了灵魂。在扩张进程中的企业尤其如此,仰融与辽宁省政府为新项目地址谈崩出走后,鼎盛的华晨一路衰败的历史同样令人唏嘘不已。
政府监管缺位纵容创业原罪则以托普、德隆、中科系为代表。无论是炒作题材还是所谓的产业整合,与实业扩张相比,“大腕”、“巨鳄”们在金融市场上的翻云覆雨更能成就传奇,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更大,这些违规操纵和运作往往在政府监管部门眼皮底下长期进行,因此不能不反思政府监管之责。
而这两个与政府有关的因素往往又交织在一起,并由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行为差异显得更为复杂,比如违规操作的铁本钢铁项目正是由地方政府主动策划协助下获得了43.99亿元的贷款和6541亩的土地,而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下,这种“合谋”以及企业原罪彻底瓦解,“戴国芬入狱,铁本死去,一个钢铁梦想在飘摇迷离的江南烟雨中化为一道浓烈而不无哀怨的雾气”。
至于“职业精神的缺失”适用于全书所涉的大部分企业,正如德鲁克所言,“目前快速成长的企业,就是未来问题成堆的公司”。比如被吴晓波称之为陷入“没有技术含量的失败”的顺驰就是“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美国人富兰克林曾经归纳出十三种品德,据说成功总结了资本主义精神,其中第一条就是节制。在企业的发展绝对不能因为追求速度而危及其生存,与政府施政相仿,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为企业经营头等大事。
对于企业家的创新,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的破坏。创新精神本身就伴随着破坏力量而生,破坏与建设如影随形。比如1929年美国大萧条等剧烈的经济波动恰恰是新的创新时代的开端。从这个角度上去回顾30年来中国转型社会中失败企业的起落,会更加清晰地看到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脚步。在中国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试验”的历史阶段,企业家精神在政府行为的作用下,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以失败为代价,挑战道德底限和商业规则,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的建设?
著名诗人北岛曾经在《新年》一诗中写道:
谁是客人?当所有的日子/倾巢而出在路上飞行/失败之书博大精深/每一刻都是捷径/我得以穿过东方的意义/回家,关上死亡之门。
“失败之书博大精深”,这句诗恰好可以表达我对《大败局2》的感受。正如作者所言,“就跟6年前我在《大败局》的序言中所表述过的那样,我仍然要说,我们应该为悲剧鼓掌”。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