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从相识到相知——我与经济科学译丛图书的两年

  本文为CENET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经济学著作书评征文活动参选作品

  时光飞梭的很快,转眼间已经步入大三。对于过去两年经济学学习的旅途,感慨颇多。自己很高兴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而是掌握了经济学的一招半式,而这得益于很多良师益友,包括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朋友之间智慧火花的碰撞,可是令我受益最大的还是书本。书本给了我充足的原动力,使得自己可以去尽情升华。现在翻开这些书本,感觉格外亲切。各式各样的图书,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书架上,最多的莫过于经济科学译丛的系列图书了,从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到伯南克的《宏观经济学》,从博迪的《金融学》到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时间久了,他们在我学习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了,而这缘于两年前我与经济科学译丛在图书馆的“不期而遇”。就像和所有朋友一样,我们也是从新朋友到老朋友,由相识到相知。

  一.相识篇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更是一个爱书的孩子。刚到大学不久,我就办了图书证,泡在了图书馆里。对于一个刚上大一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尤其对于自己要学的经济学,更是感觉新奇到了家,所以那个时候阅读的欲望特别强烈。大学里的图书有好多都是和高中复习资料那种看起来像砖头似的,不过看到这些大家伙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种为难。游弋于书架之间,眼花缭乱,不知该借哪一本才好。听一个同学说,JOSEPH E. STIGLITZ是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牛人,自己很心动,就借了STIGLITZ的《经济学》,心想诺奖得主的书应该非同一般吧。

  和以往的资料不再一样,不再高喊着清华北大的口号,书皮非常简约,以蓝紫色为底,左边是一个经过“一波三折”处理后土黄色竖直向上的箭头,可是,在简约中,又散发出大气和典雅。在作者序中, STIGLITZ教授说到“初学经济学的学生应该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生机与活力”,接着20世纪后期欧美经济的低靡与亚洲的崛起的世界经济形势在他笔下婉婉道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握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其后,他还论述到了当前经济学发展的前沿以及在他编写的教材中的安排。在我看来,这样的序言不再像是一篇专为教材本身准备的序言,而是我步入经济学殿堂的第一堂课,他不光教授了我经济学常识,更使我认识到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大大激励了我学习的兴趣,颇有一种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喜悦。紧接着的中文序同样令我惊喜不已,因为STIGLITZ教授通过时间和国际间各国之间的比较使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稀缺性、激励、制度几个字眼被我牢记,成了我以后理解经济学的钥匙。

  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国:近期与未来的挑战》,STIGLITZ教授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最后以东亚危机及其对中国的教训为标题做结。而现在回过头来,这些内容对于我国的当前经济发展同样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体系能力并鼓励竞争的管制结构。

  纵览一遍以后,我感觉看STIGLITZ教授的《经济学》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了,通过一本书真的就像亲耳聆听了STIGLITZ教授授课一般,感受他的真知灼见,体验着智慧火花的碰撞。 非常有幸的是,我在2007年3月8日亲耳聆听了JOSEPH E. STIGLITZ在北大的讲演。虽然对于大二的我来说,听完整个讲演很吃力,可是自己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JOSEPH E. STIGLITZ讲演的主题是《从知识产权角度看中国创新体系的机制设计》,我看这是课本内容之外STIGLITZ对于中国经济思考的延续吧。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识并关注JOSEPH E. STIGLITZ教授,更重要的是,在我学习的道路上,我多了一个密不可分的伙伴-人大社出版的经济科学译丛。

  二.相知篇

  平常的生活,我少不了在网上冲浪,时不时的就会捡到非常美丽的贝壳。有一天,我一如既往的打开了梁晶工作室的网页---发现了一个令自己非常兴奋的消息---“2007年4月首推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执笔的经典教材《宏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又引进了一本在国外风靡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我想每一个经济学的学子都会欣喜不已,我更不例外。看到这则消息后,我马上登录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主页,在推荐书目一项中输入进去,期待图书馆的老师引进。日子总是过的很慢,尤其当你有所期待时。学习生活是充实的,可是时间的间隙却又让你不能释怀。不停的惦记,不停的等待,终于在期末的时候我的期望变成了现实。

  新书书目里一出现《宏观经济学》,我就跑到图书馆去借,生怕有人跑到了我的前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是这本书的第一位读者。拿着新书,心里似乎泛起一圈圈的涟漪。书的封面一如既往的延续了人大版图书简约典雅的风格:以浅绿色为底,再配上两个相向的箭头。

  拿到书的一个假期,每天的上午都是固定不变的看《宏观经济学》。为了查漏补缺,所以读的很慢,以免理解错误或是记忆错误。回到北京,再看看,呵呵,快到半本书了吧,继续加油,记得有句俗语“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学习就是这样,虽然很艰辛,反复阅读容易厌烦,可是静下心来认真读的话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就这样激励着我不断坚持下去直到把他读完。这本书对真实经济世界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如失业率与经济周期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货币与财政政策的选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行为的深入浅出的阐述和分析更是引人入胜,尤其是应用专栏令我一次次去品味。

  回顾自己专业学习的这两年,有过快乐也有过伤心,走过弯路也走过捷径。自己未来的经济学之路还很漫长,可是有了人大社精心推出的好书,自己就省去好多的艰辛,这就是我认为的捷径之一,带着对经济学的一片热情去读,我会收获更多。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