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理性视角——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书

  本文获CENET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经济学著作书评征文活动三等奖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此过程中,大量研究机构为资本市场鼓与呼,并引导投资者趋于理性和成熟。作为国内高校中最早出现的证券研究所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是这些研究机构中的佼佼者。

  引人注目的是,1997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在每年的年初都于北京举办一次资本市场论坛。这个论坛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学术界和实务界每年一度的盛会,而会上发表的由吴晓求教授主笔的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也成为国内非常重要的有影响的报告之一。因为这个报告为人们提供了理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独特理性视角、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始终紧扣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并时常领先于改革的实践。2001年的报告,站在新世纪之初讨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个报告提出证券发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以市场化为突破口。应该推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再向注册制演进。发行定价机制应该实行市场化。后来的改革实践的确日益放松了发行定价的管制。报告提出应该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与权利,加强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这在后来中国证监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2006年《中国证券法》的修订中都得到了反映。2004年,报告的主题是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就股权分置的危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这种结构和功能上的失衡或不正常,最根本的制度性原因是股权的流动性分裂,即非流通股和流通股鼓动所持有的两类股权在流动性上是异质的。”作者们明确而坚定地指出,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坚实、平等的制度基础,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惟一的出路是必须进行股权的流动性变革,以形成一种利益机制一致的股权结构。到2005年中国证监会开始主导股权分置改革,并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改革。此后,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了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

  纵观所有报告,我们发现作者们对资本市场的分析逻辑是一致的。即作者们在对方方面面问题的分析中,有不少独到之处,也可能存在少量不足之处,但没有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他们从来不是盲目鼓吹发展资本市场的激进派,也不是担忧资本市场种种问题的反对派。吴晓求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稳定的理念。他们认为发展资本市场关乎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转型,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他们不反对被贴上“资本市场中心派”的标签。在2005年的报告中,作者们提出中国金融体系的长远战略目标,即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保持金融体系足够的流动性,实现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以促进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这样的金融体系就是市场主导型而不是银行机构主导型的。

  中国资本市场报告的作者们具有深邃的历史目光。他们熟悉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及其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他们长于进行较长期的预测。在2000年资本市场报告中,预测2010年上证指数将突破6000点,这种对未来十年的预测在当时与绝大多数人的观点相比,显得相当的乐观。毫不奇怪,当时还有不少不理解和反对的观点。而在当前,上证指数已经突破4200点,再过三年到2010年,6000点的位置似乎不再遥不可及。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的研究撰写队伍相对稳定,已经成为国内最优秀的研究队伍之一。通过系列研究报告的撰写,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培养了一批活跃在资本市场前沿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他们在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上市公司财务研究、金融体系等领域都有大量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核心刊物,他们的观点也被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报等主流媒体所广泛报道和关注。这些学者和证券业界、有关监管部门建立了密切而深入的联系,这保证了他们能够始终把握资本市场跳动的脉搏,始终站在研究的最前沿。
   
  过去十一年的报告,从不同角度涉及了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如果要全面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的精华,我们认为应该理解这些报告的核心理念。

  第一,中国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强大的资本市场不仅有助于更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而且可以更好地配置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并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

  第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原有的资本市场发行制度、监管制度、交易规则等等都有着浓厚的政府主导色彩。这些制度既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反映,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出现诸如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股价虚高等形形色色问题的关键原因。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一以贯之的观点就是,只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能在根本上消除这些问题。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合理的资本市场。中国金融体系将成为全球多极金融中心之一极。为此要让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企有序回归A股,以形成中国市场的大型蓝筹股群。要加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要把中国资本市场从单一的股票市场建成为股市、债市并重的市场,实现市场结构和资产结构的重大调整。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仍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在研究范式上,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的定量分析还可以更深入些。我们期待报告能够更多地用来自市场的数据,实证地发现很多人们不大清楚的规律。比如市场操纵行为的统计特征与判别,如何用高频的交易数据确定市场操纵;比如市场微观结构对交易价格和市场效率的影响;比如公司治理层面,不同的股权结构和制度安排对企业投资效率和经营业绩的影响;比如股票投资的风险溢价水平,以及风险转移的定价等等。这些规律,无论对于我们更准确更理性地理解资本市场,还是对于有关机构加强监管,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当然,从时间顺序上看,年份越往后的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其定量分析程度越深。我们衷心希望这个趋势能够保持下去。更深的定量分析水平,还将为国际对比研究创造前提条件。

  在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关预测上,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的作者们,有新颖的创意,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论证逻辑和提法值得进一步商榷。在2007年的报告中,他们提出金融中心漂移说,试图从历史的视角来支持中国未来将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论点。我们基本上同意中国未来会成为金融中心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以及整个东亚的经济发展。但在地理上,似乎不存在金融中心从威尼斯、到阿姆斯特丹、到伦敦、到纽约、到东京再到中国的漂移的内在规律。换言之,金融中心转移的逻辑在经济层面,与地理位置关系甚微。“金融中心漂移说”的提法,在字面上容易让人们误以为金融中心转移有某种地理层面的内在规律在起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深化发展的伟大进程还在继续中,这个进程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进程中,还会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引发人们新的讨论甚至争论。我们期待中国资本市场报告能一如既往地服务于这个伟大进程,继续为我们提供理解资本市场发展的独特理性视角,并引导投资者进一步走向成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