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开启求学者的天眼——也说《译丛》对中国学生的意义

  本文获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经济学著作书评征文活动二等奖

  当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潮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市场经济改革在中国大陆掀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发展的奇迹时,主导人们意识的经济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普通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育大都仅停留在概论的水平上,那些立志经世济国的年轻的求学者无法跨越理论与现实的鸿沟,开始对切身经历的经济变革开始惘然无措!1995年春天,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经海内外许多关心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学者推荐、翻译,系统出版了国外大学通用的经济教科书系列——《经济科学译丛》,包括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公共财政、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等重要的领域。

  像许多年轻的求学者一样,我带着很多关系民生的问题,开始经济学的学习,庆幸自己生逢其时,《译丛》引进了许多经典的入门教材,教会了我思考经济问题的方式,开阔了我审视社会问题的视野。我携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哲学思辩,来认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这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及人们面对两难冲突如何权衡取舍的学问。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所欲无穷性这一对基本冲突才产生了经济学,逼迫人们在两难选择中作出权衡取舍,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用他归纳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教我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因此认识到了经济学有用又有趣;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深入浅出、几言片语却每有深意,从这里开始领悟到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斯蒂格勒茨的《经济学》把我引领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的分析等当代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多恩不什的《宏观经济学》让我学会用凯恩斯的IS—LM框架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高山晟的《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使我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学理论模型;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和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教会了我用经验数据检验经济理论……

  正是这套丛书开启了中国的青年学子的天眼,让他们领略了二十世纪经济学完美的智慧之光!我就是用这只刚开启的天眼去浏览了这些伟大智者们的个人主页,阅读他们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经典文献。从这里走进与祖国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经济学的神圣殿堂,开始追问一个个曾经让自己迷茫的问题。

  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医疗卫生改革、城市住房改革会使普通百姓的福利受损,还衍生了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为了这些问题,我研读了泰勒尔(又译梯若尔)的《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进入了《译丛》中许多大师们的个人网站,学习了“委托—代理”和产权理论方面的知识发现,由于国有企业、公立医院是属于全民所有的,没有具体的资格法人,因此,“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企改革和医疗改革是不完全恰当的;由于我国土地资源产权的不确定性,国家对国土开发权的控制和对银行信贷权的控制造就了建房成本虚高,导致了房产改革中民众福利的受损和经济泡沫。

  为什么农村经营体制经改革经历“合作化——解体——再合作”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对中央“组织起来”的号召表现出自发的响应,随之而来的人民公社运动伤害了农民的热情,并导致了中国的农业危机;家庭责任制后,农业快速增长,而1997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进入缓慢阶段;如今各地区的农民在生产、流通和信用领域的广泛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思考和学习中,我明白了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他们进入任何经济组织考虑的就是成本和收益的核算,组织的存在的理由就是组织经营产生的收益减去对组织成员激励和监督的成本之后是否大于个体收益的总和,而组织形式的本身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所有制关系无关。

  …… ……

  每天都在发现问题,每天都在思考。在《译丛》的启迪下,为了解决对现实问题的疑惑和对一些理论的不解,我开始对更广博,更深奥的经济学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杰弗瑞•杰里的的《高级微观经济理论》、戴维•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Advanced Macroeconomics)、萨金特的《动态宏观经济学》,一直到《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和《实分析》等数学专业课程。尽管付出可观的努力,但作为一个即将以经济学为专业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0世纪的经济学具备了完美体系,走进这个美轮美奂的智慧天堂时,总情不自禁地感叹经济学智慧如海源远流长、广博无涯,大师们树立的一个又一个里程,让后来者“高山仰止”!然而,在《译丛》的引导下,总算让我们这些尚未窥探堂奥的青年学生,看到经济学进入新的世纪的演进方向:博弈论在改写着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日益动态化;政治经济分析尝试用经济学的逻辑和视角来对复杂的政治决策过程理性把握;文化、信仰、传统被纳入了主流经济的分析框架等等。

  带着这些问题的沉重思考,来到了21世纪。按照斯蒂格勒茨说法,是经济学的又一个世纪,这个世纪里,经济学的发展将摒弃宏观与微观脱节的“精神分裂”现象,将为宏观经济政策寻找微观基础。

  林毅夫教授认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国籍和工作地点历史上有一种相对集中的特点,当中国成为世纪的经济中心的时候,世纪经济的研究中心也将随之转移到中国。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在望,将是中华民族再次走向昌盛和中国的经济学家辈出时代,期待时代的到来,期待他们的到来!

  《译丛》在改变中国经济学教育方面功不可没,相信被《译丛》“授业、解惑”的一代,必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主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