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经》杂志2月荐书


        
 
新经典

    《经济学的哲学》,(美)丹尼尔·豪斯曼编,丁建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1月第一版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系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你应当关注你的经济学研究,而不是经济学研究方法。其实,这一观点应重新表述为:你可以不关注你的研究方法而成为优秀的经济学家,虽然恰好是因为方法正确,你才成为优秀的经济学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论人们是否喜欢,经济学的趋势已经很明朗,那就是更加关注方法论,同时更倾向于回归古典。因此,如果你的经济学文凭是上世纪颁发的,并且你已经有了危机感,那么,读这部作品将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例如,书中豪斯曼的一篇短文,对弗里德曼著名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做出了批评与辩解,或可帮助我们理解有关论争。首先,弗里德曼的核心观点“假设的现实性与对科学理论的评估无关”,豪斯曼认为是无理的。其次,弗里德曼看似极端的言论中又有合理的成份——“我们是否接受一项理论,取决于它是否好用,而不取决于它是否真实”。由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史我们知道,这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欧洲思想史》,(奥地利)弗里德里希·希尔著,赵复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这是一部思想史经典名著。赵复三先生大约于1990年开始翻译此书,1995年完成初稿,2002年“第六次校勘”,2003年交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又三年后,才以简体字在内地出版。种种坎坷,或许可以与原著手稿先后两度被纳粹德国及苏联没收的际遇相照应。
    从经济思想角度看,经济学的古典时期,也就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发端与成熟的时期;斯密手稿的绝大部分,不是关于经济学的,而是关于神学、修辞学(逻辑)、道德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希尔教授的这部著作,恰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苏格兰启蒙思想的欧洲背景。


知识与情趣
    《随机致富的傻瓜》,(美)纳西姆·塔勒布著,盛逢时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它的文字带着精神贵族特有的厌倦情绪,让人想到普鲁斯特或昆德拉。另一方面,作者又跻身于华尔街成功人士之列,至少,他可以只工作5%的时间就享受丰裕社会提供给上流人士的生活。
    这本书对2007年打算进入中国股市淘金的那些人特别重要。作者的观点被概括为中译本的书名——“随机致富的傻瓜”,英文原名直译是“被随机性愚弄的人们”。不过,这一次我们很赞同中译书名。例如,2006年买基金发了财的人们,可千万别觉得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从而你2007年仍可发财。反正,如果你正要购买基金,我们强烈建议你先读读这本小册子。至少,让你自己更悲观一些,才会有一个比较高兴的2007年。

    《对冲基金风云录》,(美)巴顿·比格斯著,张桦、王小青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这本书讲述的,完全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情境和由此激发的思想。在这些文字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对冲基金的诸种合理性与非理性。
    关于对冲基金非理性已有太多论述,此处不赘;合理性呢?在比格斯的许多人物特写中,有一段大意是说,天生抑郁性格的人特别适合运作对冲基金。因为他们不相信任何股票或企业的价值还没有被高估,他们在别人看到价值的地方看到的是泡沫。因此,他们买了一种股票之后,如果不买该股票的“售出期权”,或卖出该股票的“认购期权”,就无法安然入睡。

  《老钱:富人的精神起源》,(美)尼尔森·奥尔德里奇著,范丽雅译,重庆出版集团2007年1月第一版
  与中国改革的其他方面一样,在出版业中也是“因人设事”比“因事设人”更富于成果。由于“华章同人”的策划,重庆出版社近年来引发了专业人士关注。
  这本书的作者是老富贵人家的成员——他的曾祖父、参议员奥尔德里奇,当年被称为摩根家族与洛克菲勒家族的“立法督导员”(即政治代言人),其个人财富至参议员后期已达1500万美元。
  从林毓生先生那里得知,“老富贵人家”英文是“old rich”。此处恰好对应着书名“old money”,所以,“老钱”是很贴切的翻译。不过,副标题“富人的精神起源”原书是没有的,英文副标题或可直译为“美国的财富神话”。当然,如此直译缺乏魅力,而且不能表达作者试图传达的那种精神探索。不论如何,这本书值得收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