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一美元的地,谁要?

  诸位一定以为我说胡话,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地啊?论什么卖?英亩!逗我玩吧?我还真没逗你玩。就有那么个年代,在美国那地儿,人家卖一美元一英亩,你拿钱了,这块地的产权就归你了,谁也不能争。一美元,合今天官价也就八块多人民币,谁出不起啊。不过,也没准谁就掏八块钱买一英亩地的,那能做什么用啊?别忙,人家有规定的,不兴只给一美元,这块地是按照640英亩一单位卖的,要买,就得是640的倍数才行。640英亩,640美元,便宜吧?搁今天,贴上机票我也买!没瞧着现在一平米房子多少钱吗,怎么着也够640美元了。买一平方米房我没法住,可640英亩土地,那能盖多少房子啊。自己住了,再卖出多余的,一进一出,我可不就身家过亿了吗?

  可惜,这么便宜的地虽然卖过,我没赶上。后来这地闹出纠纷了,原来住在这地上的人过来一瞧:这是我的地啊,都谁卖的?不行,你得还我。听说闹得很大,听说后来卖疯了,也闹疯了,什么文书啊地契啊,都没人理会了,谁手快的,种上一棵玉米,树一圈柴草篱笆,居然也算是圈着了地,人家以前正经有地契的,反而不合法了。据说政府也想管,就是管不住,后来没法子,只好“和稀泥”,定出法律条文来,说这就是正规的所有权啦。有个叫德·索托的秘鲁老头儿,不知怎的晓得了这事,愣管这个叫“玉米权”、“斧头权”,他在《资本的秘密》中来了一段话说:“他们(美国政府)慢慢地、曲折地认识到,符合移民们的经济需要的新社会契约,是一种社会状况,必须被融入到法律中……结果就是法律变革。经过很长时间以后,政治家们彻底地改变了法律,使其为越来越多的人服务,使他们能提高土地的价值,就此变成新生的共和国中有生产力的守法公民。“白纸黑字的,我没骗你吧?

  这件热闹事我没赶上,因为这是两百年前,美国建国初期的事情。那个时候,美国西部可算得蛮荒地带,“西进”啊,淘金热什么的,有了这一切之后,又经过若干代移民的开垦建设,美国的腰板才硬起来,腰包才鼓起来,后来的事,大家都见了,我也不多说了。我就奇怪啊,要说两百年前的美国西部,那个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经历过,也没少往地里洒汗,吃的苦不比美国的“先民”们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等,未必欠缺到哪里去,照说起跑线是差不多吧,可怎么就没人家发展得快呢?

  按那个秘鲁老头儿的说法,据说现今的发展中国家老百姓手里掌握的资产,仅秘鲁一国,没有合法产权的房产,少说也有740亿美元。

  这么一大笔资产,怎么就没能创造出财富来呢?这么些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怎么就能安心守着金碗受穷呢?

  这不傻嘛!老头儿说了,有资产不算什么啊,关键是,你那资产是不合法的,要叫你手里僵化的资产活起来,必须得把它合法化,变成能拿来增值的资本,这才能创造出财富来。美国法律制度的转变,恰恰就在于通过创造不合法资产转变为合法资产的法律途径,使“死”物变成了“活”钱,也就是所谓“资本”。洞悉了这一“资本的秘密”,才能实现落后向发达的跨越。老头儿够厉害,七章的篇幅,1/4强拿来说了美国的旧事,旁征博引的,整了253个注释,不为别的,“告诉你一个真(早期)美国”,告诉你法律在资产向资本的一跃中究竟演了个什么角色。

  这是一个由穷到富的神话吧?有人就问了,这个富的发达了,他就没想着反哺一下穷弟兄们吗?想了,不过,他可没那么无私,按着《市场经济读本》的记载,亚当·斯密那一拨老人家的说法是:“一般说来,单个的个人实际上既没有增进公共利益的打算,也不知道他的行为增进了多少公共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自身的利益……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并最终增进了社会的利益,虽然这最终的结果并非出自其个人的意愿。”

  也就是说,富人帮衬穷弟兄最初是出于自利的考虑。富人钱多,穷弟兄有力气,报酬低,于是,富人拿自己的钱(资本)去雇穷弟兄给他干活,穷弟兄相对增加了收入,有可能也得到了一些实惠,大头么,自然是进了富人的腰包。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理论上应该能缩小差距了吧?可是放眼看看跑在前面的富人(比如美国之类),为什么他的钱(资本)并没有如设想的那样流入穷人腰包中呢?是什么阻碍了资本由富国向穷国的流动?问题就出在“自利”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小罗伯特·E·卢卡斯在《为何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中这样解释:“只要……基于人力资本的假设(人力资本差异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收益)是正确的,这种(资本的)转移就将会被国外私人投资在穷国的减少、穷国在国外投资的增加这二者之一或者全部完全抵消。只要各国的资本回报还存在差异,而维持这种差异只是为了保证垄断利润,那么转移到穷国的资本同样会被私人投资的减少所抵消。”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段话不好懂,那我建议你去读一读那本叫《市场经济读本》的书,“自利”是那本书所有各篇(都是名篇)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贫富,统统叫“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基本假设,无论是贫是富,按照这种假设,都是趋利的。现在你明白了吧,为什么当年一起在地上滚玻璃球的小孩子,后来有了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抹一抹脸上的泥汗,不分彼此地分享手里的玻璃球和糖果,而是有了交换的前提条件?为什么这样的交换慢慢停滞下来,穷还是穷,富还是富?
 

《市场经济读本》(美)詹姆斯·L·多蒂德威特·R·李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定价:30.00元

《为何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美)小罗伯特·E·卢卡斯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定价:16.00元

《资本的秘密》(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定价:17.00元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