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谢林讲的博弈论故事

 



\
  谢林的著作开风气之先,成为另类的读者友好的博弈论经典
    
  正在给本科生讲博弈论的时候,得知博弈论前辈托马斯·谢林和罗伯特·奥曼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我感到非常高兴。他们的卓越工作,加深了人们对于在核军备竞赛、贸易战、价格战和政治关系、外交关系中的对抗与合作的理解。
  半个世纪以来,博弈论给经济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以至于“当代最后一位经济学全才”保罗·萨缪尔森会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博弈论进入大众阅读域,仍然相当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几个博弈论专家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千方百计把博弈论写得浅白一些。难得的是,哈佛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教授谢林,却乐此不疲,愿意浅白地写作。
  当今学界,博弈论的领域真是群星璀璨,令人眼花缭乱。重庆一位活跃的教授曾经预测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谈了许多人,并且也谈了博弈论再次获奖的可能性,但是却没有提及谢林。这也难怪,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谢林的确没有上面这些学者那么高的位置。
  原来,主流经济学有一种“只有论文才算数”的传统,书籍著作则被放在次要的位置。标准的经济学论文,其实质部分,总是要从数学形式的经济模型开始。于是至少在形式上,这些论文都包含许多数学式子。但是谢林不愿意总是这样写作,相反,他愿意给读者讲故事,从故事中阐发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的道理。翻开当今世界流行的研究生博弈论教材,其他学者的论文都被这些教材频繁地引用,但是谢林被引用的却只有一两本著作,而不是通过匿名审稿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这样一来,惟论文是瞻的学者,难免就会低估谢林的学术贡献了。
  谢林花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写作运用博弈论分析社会的、商业的、政治的和军事的对抗与合作的著作,他对博弈论的贡献是很大的。如果不是谢林这样的工作,很难想象今天政治学专业、国际关系专业和军事院校会那么热衷于博弈论的学习和应用。
  如果你想知道谢林怎么讲故事,这本刚刚翻译出版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可以让你很好地体会一下。该书开篇头一个例子,就是作者自己应邀演讲走进讲演厅,发现前面12排座位全都空着,听众都坐在后面。他就琢磨为什么会这样。是谁在指挥或者操纵吗?不是。因为没有主持讲演的人会喜欢前排空荡荡的会场。既然这样,那就要从个体的动机找原因,考虑是怎么样的“微观”个体动机造成了讲演厅前面12排空荡荡的“宏观”行为结果。为此,谢林教授设想和讨论了6种可能的动机,结果发现,即使大家都愿意坐得比较前,但是只要他们微观上都受“不应该坐在第一排”的固定思维的影响,就会出现前面许多排都空荡荡的宏观结果。
\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美】托马斯·C·谢林著,谢静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2元
  另外一个例子,也是大家熟悉的,从堵车看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假如路边偶然发生一场交通事故,如果微观上许多路过的司机都想慢下来用10秒钟时间看个究竟,那么宏观上就会造成高速公路的大堵车。结果,为了看上10秒钟,每个人都损失十几分钟。我们大家都曾经观察到和亲身体验过谢林教授讨论的这些现象,他就是这样从我们熟悉的现象出发,说明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的关系。
  这是博弈论吗?当然是博弈论。为了10秒钟,损失十几分钟,正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的格局。
  如果一个地方家家都一定要男孩,家家都有了男孩才停止生育,那么乍一看来,一定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调。但是,谢林教授只用几句话,就给我们说明,这种微观偏好,本身不会带来男女比例失调的宏观效果。如果一个地方婴儿的性别比例失调,一定会有其他更加可怕的原因。
  就是这样,谢林还说明为什么即使在发达国家,繁忙的行人拥挤的十字路口容易发生行人集体违规闯红灯的现象,而在行人稀少的十字路口,这种情况极少出现。在关于种族和性别的分离和融合的第五章,谢林教授还教我们怎样使用玩五子棋那样的方法,演示族群的分离和聚合的进程,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是也。这差不多已经在给读者做实验经济学的启蒙了,充分显示大师的功力。
  人们一直抱怨博弈论太难读。几十年来,谢林的著作开风气之先,成为另类的读者友好的博弈论经典。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