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演义》自序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入迷。那时候,我不仅能叫出五虎上将的名字,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马超表字孟起。读完之后给小伙伴们讲,听得他们个个张着嘴巴,眨着眼睛,跟着我或激动,或傻笑。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情节至今还历历在目。及至长大,又半路出家学习经济学。屈指算来,从开始系统学习经济学,到后来专门从事经济研究,自己浸淫于经济理论的研磨也有20个年头了。
  2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来概括。原有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虽然揭示了经济现象的本质,却无从在现有的经济运行体制中发挥作用;而过去一直被挂起来批判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虽然比较“庸俗”,却也有实用之处。比如价格理论、供求理论、边际分析方法等,只要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它就会像水中的浮力一样发生作用。
  这些年来,经济学在中国的社会科学领域里始终是比较耀眼的学科。先是90年代的制度经济学,因为制度改革所形成的需求,致使制度经济学的供给一路行情看涨;后是数理经济学大行其道,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被普遍应用,力学也被广泛借鉴到经济学领域,搞得涉及老百姓生活的经济学也高深莫测,玄妙深奥,法力无边,似乎什么都能解释,可什么也不能为老百姓说个明白。所以场面的热闹也包容了某种混沌。
  我自己一直想就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做些事情,又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式表达分析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自从成君忆先生的《水煮三国》问世以后,各种“水煮”系列的读物近期开始泛滥。我生性不喜辣,所以对“水煮”不感兴趣,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以“戏说”的方式谈经济学。我决定以章回体的形式尝试写《经济学演义》,借助于中国人比较喜欢的三国人物传播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让曹操、刘备、诸葛亮他们再为人民大众做点贡献。试着写了几章,交给朋友和同事们传看,反响还都不错,普遍反映很有味道,说不上麻辣,倒有些酸辣,在无形中也加深了对经济学常识的理解。在大家的鼓励和怂恿之下,我一鼓作气写下了认为主要的、涉及老百姓生活的经济学常识。书中所述及的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至于宏观经济学和其他应该介绍的内容,要看本书的市场反应,如果读者认可,即使再忙,我也会继续努力写下去的。毕竟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
  本来也可以找经济学界的前辈或名家做个序,这样可以借机扩大影响,甚至托庇出名。譬如在历年的高校学科评比中,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都名列经济学学科榜首。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杨瑞龙先生曾经参加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据他说,他是胡乃武的学生,胡乃武是钟契夫的学生,钟契夫才是宋涛的学生。我呢,就是这位90高寿的宋涛老先生喜欢的弟子之一。所以,我要是请杨院长做序,凭多年的交谊,他会给面子的。再如,茅于轼先生是经济学大家,我们曾经一起作为专家参加过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节目,还一起作为专家参加过青岛市名牌发展战略的论证,我把我的《品牌战略》一书呈给茅先生指正,他也回赠了《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给我。茅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是人见人爱的经济学普及读物,我若请茅先生为本书做序,读者肯定喜欢。可是我也想,本身就是萝卜白菜的东西,没有必要像钻石名戒那样搞太多的包装。索性就素面朝天,自己吆喝吧:“大白菜便宜啦!”
  是为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