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大企业与国民财富》书摘


  自从19世纪后几十年第二次产业革命爆发至今,大型工业企业在所有主要的国家中,在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及推动经济转型方面,一直扮演着中心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企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率增长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最前头。这不仅仅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现代经济的发展通常是表现在工业的发展上,而且还因为制造企业,尤其是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一直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研究开发工作,而这些工作对于20世纪持续的技术创新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从19世纪末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大型企业出现以来,它们就一直系统地体现了最新的科学技术进步,并将这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在领导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那些产业领域中,领头羊们通常在生产设施上投入巨资,以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将自己变为国内市场,继而是国际市场的占优势的垄断者。它们不仅在生产设施上投资,而且也投资在广泛的市场营销、配送网络和建立胜任的管理层方面。它们真正地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这一广义的称谓不仅体现了它们生产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非生产的功能。后来,到了20世纪,还是这些企业在各自的国家中通常都成了第一批系统地建立起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以培育自己技术力量的企业。通过运用类似的材料、设备、人力资源运作和操作信息,这些技术力量都成为了将新产品、新工艺商品化的基础。

  这样,大型工业企业使自己成为了培育技术、管理、组织等整个经济知识成长的肥沃的学习土壤。它们从生产中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非生产部门,这促进了其他领域内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在交通、通信、金融服务等领域。大型工业企业通过整合和多样化经营进入生产性功能,将技术转移过程企业内部化了,从而加速了这种技术扩散过程。这些企业变成了管理、组织信息和技术知识的丰富源泉,所有这一切又通过网络系统、子公司、甚至是普通的市场交换,传播到了更广泛的国内、国际经济领域中。

  所以,现代工业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规模密集、大量资金投入,消耗自然资源等方面,它还能够增加知识,增强学习。通过在人力和组织资源及实物资产上都进行长期的投资,这些大企业就能互相利用大规模的实物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资本。这种能力是许多国际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有了它,这些企业得以保持其全球的主导地位,并能利用电子、航空、化学制品、制药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正是这些成果,奠定了二战后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基础。

  正如19世纪末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的资本密集型新技术改变了生产、配送的过程一样,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新技术同样有效地改变了生产和配送过程。但不同的是,现在新技术商品化的主体是现存的大企业,而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却是那些新兴企业。之所以新兴企业在二次产业革命中处于领先位置,是因为新技术的运用要求有新的生产和运输方式。在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中进行技术商品化的企业未能培养适当的生产、组织能力,以使企业适应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挑战和市场的飞速变化。

  20世纪世界大型工业企业对经济增长主要贡献有四点,每一点都反映出了这些企业在19世纪末创立之初的特点。

  第一,大企业通过在生产设施上投入巨资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对那些想在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获取垄断地位的企业来说,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些最终将生产运输整合到一起的企业使得实物资本在规模依赖型技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新技术是17世纪80年代至一战间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二,为了运用这些新技术并使之商品化,这些公司招聘了经理、工人、技术员等人力资本,这样,对于企业产品特定的无形组织资源来说,公司成为了它们从最初的发展到不断地提高学习的场所。这些资源对于确保自己国家产业的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新兴工业企业的经理们很快就意识到,如果他们想保持由大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他们就不得不保证有形资源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就要与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上的分销商保持直接的接触。于是,这些企业成为了由供应商、设备制造商、零售商、广告商、设计师、技术金融服务提供商所组成的网络的核心。

  第四,在自己培养的人力资本的基础之上,大型工业企业通过在研发开发活动上的巨额投资成为了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为了保住和增加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为了向国际市场扩张,也为了给新兴企业的进入制造障碍,就必须要将新技术商品化。对于资本密集型和日益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而言,这种投资对于新技术商品化而言是越来越重要了。

  摘自《大企业与国民财富》第二章,[美]A. D. 德勒主编,柳卸林主译与主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参见“本刊10月荐书”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