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新时代的布道者

    9月8日的《南方人物周刊》推出了“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其中前5位是茅于轼、吴敬琏、张五常、郎咸平、汪丁丁,一律是经济学家。人们已经确切地意识到自己真正置身于市场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主流知识、思维、行为、生活无一不经过经济学的整合。可以肯定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成了我们时代最显的显学,其地位之尊崇一如80年代的文学。

    经济学似乎有“黑板经济学”和“真实世界经济学”之分。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显然属于后者,他将经济学的一般规律溶解在现实生活鲜活的经验中,告诉你经济学无处不在。在美国,就有《我们身边的经济学》、《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等著名的普及性读本,而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应该是国内有关“真实世界经济学”较早的尝试。茅于轼1985年出版的《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及它的数理基础》,被认为是1949年之后中国第一本原创性的经济理论著作,从此奠定了他在国内经济学界的地位,也据说影响了不少青年学者走上经济学研究之路。但他为大众所知的还是《生活中的经济学》这本普及性经济散文。也许可以说,生活中的经济学是最为实用的经验论,因为人是经济的动物。

    尽管该书是作者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但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市场经济。作者用拉家常的散文手法,谈论搬家、超市、旅游等等日常性事务,而经济学道理也就从这些事务中显现出来了,人人都可以读而习得。有趣的是,这种发现真实生活世界的经济散文,近年来非常流行,《经济学家茶座》就是专发该类文章的大众刊物,很多经济学家都乐于在上面闲话家常。而且我们还知道,在中文世界,写这类散文的还有香港的张五常、台湾的熊秉元、澳大利亚的黄有光等大家。近年来,经济学家以观察生活的姿态写经济小散文,跟大众讲述浅白的经济学道理,这几乎成了一场最具公共性的知识革命。经济学家俨然是新时代的布道者。

    《生活中的经济学》    茅于轼/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