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崛起的咒语

在预测充满活力的亚洲各经济体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的书中,为这些经济体贴上“公司”(Inc)的标签,这已成为一种成人仪式,而且往往也是个咒语。

上世纪80年代有日本公司(Japan Inc)一说,不久,韩国和亚洲地区其它小虎经济体也被冠以“公司”之名。如今,经济大师们则对中国的崛起惊叹不已,而一大批新书正在分析“下一个超级大国”将带来的冲击。

其中有两本书恰如其分地描述说,中国的经济复兴与先前一些亚洲公司的经济复兴非常不同。两本书抛弃了统一模式或“亚洲价值观”等陈旧概念,意识到中国崛起引发的巨变相当复杂,且规模之大毋庸置疑。

两本书都有些沉闷的章节。但书中一些说法闻所未闻。据特德?费什曼说,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中国人,和美国、加拿大,及英国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几乎一样多。奥蒂德?申卡尔补充说,沃尔玛(Wal-Mart)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比英国或法国进口的还要多。

在这些大数字的背后,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书是如何评估中国复兴的本质,以及它为何(用申卡尔的话来说)“与一个世纪前美国的崛起、而不是与当代先行崛起国家的进步有更多共同之处”。

中国相对开放的国内市场是个值得考虑的关键因素。随着韩国和日本成了保护主义的代名词,许多跨国公司已蜂拥进入中国更加开放的大门。

对两位作者而言,其中的意义重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这样的国家:其国内汽车制造商同与之竞争的外国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这样企业就有可能学到双方的最佳运作,而最终可能得到比合作双方更多的知识,”申卡尔写道。

大陆市场的吸引力有助于解释一对显见的矛盾,即中国盗版猖獗的商业环境和每年逾5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

申卡尔描绘了一条有说服力的路线,即中国令人生畏的生产基地的影响——通过国际零售市场、价格、消费者,最终进入西方的各个社会领域。他认为,中国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巧逢全球零售商的整合行动,这已加快并放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凭借在市场的势力,它们(零售商)可以销售未经检验的品牌,”他写道。

中国的消费品潮水般涌入全球各市场,资本又反向流入中国,这已在社会和政治层面造成了分裂和紧张态势。在“买美国货”运动中,丰田(Toyota)车在底特律曾被砸成碎片。但申卡尔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为保持成本竞争力而进行外包的重要性,以及消费者在价格上获得的益处表明,目前不太可能出现任何有意义的“反华”联盟。

两本书都论证了中美经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将减少中国的崛起所受的制约。但如果说两书在这些地方观点相似,那么它们的风格很不一样。学术界人士申卡尔进行了更具理论性的论证,记者费什曼则纵观了有趣的事实和一些重要思想。因此他表示,美国将因缺少会说普通话的人而处于不利地位,并援引了一项最新统计数据:美国的中学只有5万名学生学中文。“你肯定会问,谁将成为更好的全球企业管理者?是那些在华工作并以英语为母语的管理者(他们通常要依靠精通中英双语的本地经理),还是能直接与员工打交道的中国经理人?”

两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对中国体制缺陷的评价方面。中国的崛起也许与日本、韩国的崛起很不相同。但有必要记住,由于狂妄自大,日韩两国“不可阻挡”的前进步伐骤然停顿下来。在韩国,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腐败的信贷分配状况。而事实证明日本体制僵化。

日韩的缺陷阻断了它们的前进步伐,中国也有许多与这两个先行崛起的国家非常相似的缺陷。坏账令中国的银行不堪重负,此外,正如韩国向民主制的过渡是个喧嚣动乱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崛起也可能造成社会分化和它所产生的各种期望,因而带有自行毁灭的恶种。

这些都是重大的遗漏,这两本书的参考术语也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崩溃可能会构成巨大的全球挑战,其程度不亚于它们的崛起。

 

《中国公司》(China Inc),作者:特德.C.费什曼(Ted C Fishman),出版社:Scribner,定价:26美元。


《中国人的世纪》(The Chinese Century),作者:奥蒂德.申卡尔(Oded Shenkar),出版社:沃顿商学院出版社/培生教育(Wharton School Publishing/Pearson Education),定价:29.95美元。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