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解读

    在过去300年里,世界经济现代化高潮迭起,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

    最近,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对世界经济现代化300年(1700~2001年)的历史进程作了经济时序和经济截面分析;分析领域涉及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和经济观念等四个方面,分析内容包括长期趋势、经济前沿、国际差距和路径分析等;经济时序分析的国家样本为15个(8个发达国家和7个发展中国家),归纳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26个事实和14个启示。

    本文侧重于从6次经济浪潮、中国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与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选择等几个方面展开解读。

    世界300年经济现代化的四次浪潮

    如果把世界经济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过去300年里世界经济现代化经历了四次浪潮。前三次浪潮导致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第四次浪潮正在促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每一次经济浪潮都是由重要发明和技术创新推动的,相应的制度创新导致经济形态的转变,世界经济中心随之发生迁移。

    第一次浪潮经济现代化第一次浪潮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农业革命和运输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浪潮的核心,它首先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工业革命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发生在工厂和矿山里的一种静悄悄的变化。在经济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里,只有极少数国家成为赢家,少数国家紧紧跟进,多数国家仍然沉睡在农业经济的美梦里。在1820~1870年期间,英国成为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第二次浪潮经济现代化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870~1913年期间。与第一浪潮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大不相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由技术发明、技术与制度创新推动的,不同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已经转移到欧洲大陆和北美,而不再是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学为基础,以电、内燃机和电气化为特点,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技术为基础,以煤、蒸汽机和机械化为特点。

    第三次浪潮经济现代化第三次浪潮发生在1946~1970年期间,包括工业化国家的黄金时代和农业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主要的技术创新领域有:人工合成技术、电子工业、工业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和航空航天工业等。在此期间,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成长大大快于美国,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接近美国。

    第四次浪潮经济现代化第四次浪潮发生在1970~2020年期间。前三次浪潮都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第四次浪潮是由知识革命推动的。工业革命导致工业比重的上升和农业比重的下降,知识革命导致工业比重的下降和知识产业比重的上升。所以这次浪潮具有经济革命的性质,而且波及全球。

    第四次浪潮的知识革命,至少包括科学革命、高技术革命、信息革命、学习革命和国家创新体系等内容。预计,发达国家的第四次浪潮大体将在2020年前后结束。

    “科学猜想”:第五次、第六次浪潮

    如果说经济现代化的前四次浪潮是公认的事实,那么,它的第五次和第六次浪潮就是一种假设。这种假设建立在对21世纪科学发展的前景的感知和人类需求变化的逻辑的基础上。《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把它作为一种“科学猜想”。

    如果说,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生物经济将可能是知识经济的第二个阶段,文化和体验经济将是知识经济的第三个阶段。就像工业经济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等三个阶段一样,知识经济的三个阶段是信息化、生物化和体验化。其中,信息化又可分为电脑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三个阶段。

    经济现代化第五次浪潮预计发生在2020~2050年期间,以新生物学革命为基础,包括生物工程的普及、纳米技术的应用和新的核能(例如氢能等)的应用等。到那时,生物工厂将取代大批物理工厂,生物生产将取代大批物理制造,关于人体和生物体的治疗、移植、修复和改良等生物工程将成为主导产业。

    经济现代化第六次浪潮预计发生在2050~2100年期间,以新物理学革命为基础,包括文化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全面繁荣。超级制造将取代人类的许多劳动,超级运输将使人类可以到达它们想去的地方,文化生活和精神体验将成为主导产业。

    发展中国家与第四次浪潮的尴尬关系

    在经济现代化的第四次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曾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它们没有完成工业化,前三次浪潮的任务尚没有完成,现在又不得不面对第四次浪潮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它们积极推进第四次浪潮,只有少数国家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多数国家将沦为发达国家第四次浪潮的产品和技术的海外市场,成为被剥削对象。

    由于第四次浪潮代表了世界经济的方向和未来,发展中国家只有三种选择和四种结局。

    第一种选择是拒绝第四次浪潮,先完成工业化尽管这种选择符合逻辑,但它的结局并不妙。一般而言,结局是与世界经济前沿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其实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这种选择难以成立。

    第二种选择是拥抱第四次浪潮,同时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这种选择也是符合逻辑的,但难度很大。因为,很难确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优先关系和比例,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借鉴。这种选择有两种结局。好的结局是在国际高技术和信息化市场获得一席之地,逐步迎头赶上。坏的结局是成为发达国家的海外市场,或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被拖垮。最后,工业化和信息化都没有实现。

    第三种选择是放弃工业化,直接进行第四次浪潮这种选择不符合逻辑。历史不会跳跃,只会慢走或快跑。试图跨越历史发展阶段,迄今没有找到成功的先例。极有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会被卷入第四次浪潮,国际经济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国际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这必然孕育着危机与风险。

    中国经济现代化起步比先行国家晚了100年

    在300年前,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启动的前夕,中国仍然是世界财富的中心,也是世界经济的两个中心之一,另一个是崛起的欧洲。当工业革命悄悄改变欧洲经济体系的时候,中国还沉睡在“中央之国”的迷梦里。

    中国经济现代化起步比先行国家晚了100年,探索和调整又花去100年,直到20世纪后期才走上经济现代化的理性轨道。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阶段与中国现代化的阶段有紧密关系。目前,我国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中国现代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1840~1911年、1912~1949年、1949年至今。第一个阶段是清朝末年的现代化启蒙和探索。第二个阶段是“共和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和推进。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和追赶。

    在20世纪后2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率,经济成就令人瞩目。然而,漫长年代的差距积累,使中国经济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很大。根据《世界发展指标2003》提供的数据,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2000年人均GDP,中国为825美元,比1999年增加56美元,增长率约为7.2%;美国为31843美元,比1999年增加887美元,增长率约为2.9%。2000年中国人均GDP的年增长率是美国的2.5倍,但年增长量仅为美国的6%;2000年中国与美国的人均GDP的差距扩大了831美元。

    历史遗憾中国曾经三次错失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300年里,中国丧失了三次经济现代化的良好机遇。中国是经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起步就比别人晚,丧失重大机遇,更是给中国经济现代化雪上加霜。

    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763年前后,1825年英国议会解除机械出口限制,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散。1793年,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的第30年,英国国王乔治派使者访华,请求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拒绝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使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晚了约70年。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没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反而用幻想来欺骗自己,拒绝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拒绝改变旧制。当时的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1870~1913年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尽管1860~1894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但这种工业化是被迫的和被动的。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生了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技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国则接连发生政治运动,失去接受工业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还曾发生两次进程中断。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中国工业化进程被战争所打断,工业化水平出现倒退,大约到1952年才恢复到1936年的水平;日本对华侵略战争,使中国现代化进程延误了20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0~1977年)中国工业化进程被政治运动所打断,工业化水平倒退。在“文化大革命”前后,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60年的41%下降到1968年的31%,1970年恢复到40%;工业劳动力的比重也从1960年的16%下降到1965年的8%,此后10年在10%左右徘徊,1977年才恢复到15%。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把人均GD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那么,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十分显著。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在100年左右,与德国等7个国家在80年左右,与日本等6个国家在50年左右,与葡萄牙等5个国家在30年左右。所以,中国要达到世界经济的先进水平和中等水平,需要长期艰巨的努力。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要点

    三个重点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有三大重点。

    其一是经济质量,其二是经济结构,其三是国际经济竞争力。

    十项建议

    (1)组织研制和实施中国经济现代化和地区经济现代化量化目标的路径图。

    (2)21世纪前50年以提升经济质量为重中之重,实现经济战略的两次转型,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3)21世纪前30年完成新工业化和信息化,实现工业化模式的六个转变。

    (4)21世纪前30年基本完成经济基础设施现代化。

    (5)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完成产业结构和十大产业的战略调整。

    (6)持续推进流通、消费和分配结构的调整,提高分配公平性。

    (7)持续控制和缩小经济不平衡性,提高经济协调性。

    (8)完善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宏观基础;组织汇编国家经济法典,制定国家经济信息透明法,建立国家经济政策评估中心和组建国家小企业服务局。

    (9)培育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微观基础;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家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经济竞争理论研究,5年培训百万企业家。

    (10)改善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