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理性的激情——国际经济学殿堂的中国建筑师》序

[[image1]]

最近留学海外的学者越来越多地回到祖国,有的定居,有的两头奔波。过去大家担心出国留学是一种人才流失,现在随着祖国建设的蒸蒸日上,回国直接为祖国服务的人日益增多。就是继续留在国外的也以各种方法在间接地回报祖国。别的学科我不知道,就经济学而言,回国的经济学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但在学校里传授经济学,而且参加到国内各种经济政策的讨论中来,在经济政策的决策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他们的学术思想有更多的了解,并进而对他们的人生经历有所知晓,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本书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一方面帮助我们比较完整地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学术贡献和研究专长,另一方面他们个人的故事也非常动人,读来生动有趣,其中还包含着不少世道哲理。

书中介绍的这十六位学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我原来就认识的,有的还有比较深的个人交往。现在他们的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是在解放前后出生的。他们经过了反右,三年灾荒,和文化大革命。虽然那时年龄还小,不大懂事,但是一些切肤之痛是能够感受的。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正当应该上大学念书的时候,忽然碰到晴天霹雳,个人和家庭都经历巨变,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他们的故事归纳起来可以说,解放后到1978年的三十年,尤其是文革的八年,是一个使全社会痛苦极大化的制度。用经济学的话来说,是一个逆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每一次运动都使一大批人受苦遭难,而没有人得益。为什么这样一个荒谬的制度竟然能够维持三十年,这是制度经济学应该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现在文革已经结束,痛苦极大化的过程也跟着结束,代之以赚钱极大化。当然比过去强多了,从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这是很合理的。但是仔细想来,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财富的极大化,而应是快乐的极大化。财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不用钱也能够得到快乐的方法,更何况还有人当了钱的奴隶。因为钱,身心都遭到巨大伤害而不自觉。快乐极大化是一个真正的帕累托改进过程,是在没有人痛苦的条件下至少有一个人更快乐。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相互合作,彼此尊重,接济穷人,就能够做到全社会的快乐极大化。我国社会要做到这样的文明程度,从赚钱极大化转变为快乐极大化,从一切为了钱变为赚钱和花钱都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还有相当的距离。
 
邓小平的拨乱反正改变了全部中国人的命运,当时三十岁上下的人开始离开被迫下放的农村或工厂各奔前程,其中的佼佼者有机会出了国。在国外学习同样是一个艰苦过程。开始时,言语不太通,经济很拮据,新的学问是完全陌生的东西,再加生活在一个无依无靠,举目无亲的环境中,经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依靠在文革中锻炼出来的奋斗精神继续支持他们迈向新的成功。那阶段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无不日以继夜,废寝忘食。这一段的艰苦日子一方面使他们在学术上跃登上了科学的最前沿,其中不少人脱颖而出,成为各门专业的领头学者;另一方面他们适应了在发达国家中的生存规则,改变了人生观。用他们新的学术观和人生观再来观察自己的祖国,就有了许多全新的看法。这是长期生活在国内的人很难看到的。这也是编辑这本书之所以有意义的原因。
 
作为经济学家,回到国内首先看到的是到处都有创造财富的机会可是没有加以利用,由于规章制度的刚性,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以后进一步发现计划经济的残余和所有权的模糊是许多问题的根子,因而有一段时间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改革计划制度和所有权上。最近一段时间更进而研究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宪政问题,区分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指出中国发展的前景可能落到裙带资本主义,或叫腐败资本主义,它有别于发达的资本主义。本文集中的好几位学者都写过许多这方面的文章。他们比国内学者更有优势的是视野更宽阔,他们有居住在不同制度的国家中的经验,而且经常旅行到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去,既包括东欧的转型国家,也包括南美、东南亚等误入歧途的民主国家。特别是他们有言论自由的保障,讨论问题可以直言不讳,没有顾虑,文章不会被修改,观点不会被扭曲。他们的这些论著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了国内。引发了国内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关系的热烈讨论。
 
市场经济是一个好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证明它既能保障个人自由 ,又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没有一个不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可是也确有一些国家走上了歪路,表面上也是市场经济,而且又是民主政治,可是经济搞不上去,政治也不安定。而且一旦进入歧路,似乎很难再拐回来,这里面究竟问题何在,非常值得研究。在国外的这几位经济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寻求答案。他们比较了不同国家的道德、文化、法律、历史,甚至地理条件,更从近半个世纪所发生的政治事件,以事实做比较,试图归纳出主要的线索。这样的研究,因事实浩繁,理论也错综复杂,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近年来能够听到他们的发言,看到他们的文章,总起来看,进展是明显的,现在头绪已经逐渐地梳理出来。这两类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法治的是否完善。落后国家的问题必定和法治有关,或者国家领导人破坏法治,或者军队干预政治,或者民族之间,利益集团之间不依法办事,我行我素。且不说法律是否良好公正,就算有一个好的法律,如果有法不依,视法律如儿戏,就等于没有法律一样。一旦法律的严肃性被破坏,再也没有可供遵循的规则,混乱就在所难免,要重新建立规则,绝不是容易的事。
 
为什么法治被破坏?有两种原因。首先是国家有特权阶层,其次是百姓没有守法的习惯。先说特权对法治的破坏,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司法不能独立、大多数就是因为有特权的领导下命令,写条子,打招呼造成的。法官不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判案,正义被破坏,社会很容易陷入动乱。然而解决特权的问题并不容易。一般人总以为打倒特权之后,就是人人平等的社会。可是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事实上任何一个有秩序有组织的社会都有某种特权,比如政府官员就必须有特权,否则社会中谁跟谁都一样,由谁来执法?由谁来司法?没有权威,绝对平等的社会是无法治理的。所以办法不是打倒一切特权,而是对特权的限制和监督,也就是要有一个民主制度。建立民主制度的问题就极其复杂,它牵涉到全部立法司法的细节。即使在民主法治很完善的国家里,特权者试图置身于法律之外的事还是层出不穷。
 
再说百姓没有守法的习惯。举例讲,总统竞选时,两个竞选人各自拥有一大批群众,当竞选结果发表之后,失败方的群众能否服从公布的结果?在有法治传统的国家里,失败的一方虽然垂头丧气,但是不会对结果不买账,继续拥护已经失败的竞选人。而在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里,最经常看到的是失败的一方继续支持已经失败的竞选人,不服从选举的结果。选举等于作废,国家陷入混乱。印尼和菲律宾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是讲的选举,在法官判案时,败诉方也往往不买账,上诉是极普通的事。这些国家的人民中缺乏尊重对方,理解整体利益的思想方法,造成对法律的漠视,这不得不归为文化因素。
 
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来看,建立一个法治社会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拿中国的具体情况看,由于教育水平比较低,文化传统中缺少法治和平等观念,倒是人治和特权的观念比较普遍,所以要过渡到民主法治的社会,困难可能比较多。当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防止走回头路。政治上强调专政,人事上吹吹捧搞个人崇拜,宣传上打击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曲解人权,都是走回头路的一些现象。我们要对此保持警惕。
 
这本书的出版一定能够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做出它自己的贡献。一本书的力量当然是有限的,但是许许多多的书就能汇合成巨大的力量。何况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我期待它的成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