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企业创新的崭新视野--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企业创新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一书的主题,可以用其书中的一段话来概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快慢,不是决定于政府给了多少钱,调了多少人,研制出多少技术,而是决定于是否有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它只是一个“立论”,那么董静博士的新著《企业创新的制度设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则为其提供了“本证”。对谈论创新的浩瀚文献而言,这本书只能算是一个小注脚,但却是一个珍贵的注脚——顾名思义,本书的主题是对于创新,特别是对于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制度安排做系统性研究。
 为什么写本书?董静在谈到她创作的思维原点时写道:她坚信,人是企业和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人的智力资本是社会财富的本质源泉,而将智力资本转化为财富的途径只能是创新,只有通过创造性地对生产要素进行组合,才可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那么,又该如何创造性地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呢?董静博士把企业创新的视角敏锐地转向了制度,即如何通过宏观和微观制度上的安排来促进企业创新。其目的是通过制度研究使企业创新活动有规则可依,以此来促进员工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强其竞争优势。
 本书的逻辑线索主要以诺斯和科斯的新制度理论、弗里曼和纳尔逊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以及西蒙和马奇的企业行为理论为思想渊源,围绕如何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内外部制度环境而展开的。
 小“注脚”之所以“珍贵”则在于其理论贡献。总括而言,书中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全新的视角考察了创新与制度的辩证关系,发掘了制度之于创新的作用机理。制度对于创新的作用在于其影响创新绩效和创新活力,而二者又取决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知识配置与转换能力。
 第二,开创性地构建了企业创新的制度体系,并使该制度体系成为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这一制度体系主要由企业创新的外部制度和企业创新的内部制度构成,而连接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制度的通路是企业产权制度。
 第三,操作性地揭示了实践中企业创新制度安排的多样性,研究了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大企业创新的实践,其中包括美国3M公司、微软公司和N。nel Network公司等的创新实例,并对如何选择或设计合理的创新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这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制度设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具有很高的实务参考价值。
 该书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本有关企业理论和实务的书籍,但其中渗透着制度经济学的精髓,闪烁着组织行为学、认知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供应链管理等学科知识的光芒,作者理性运用发散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智慧在书中也随处可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对于企业如何实现成功创新,董静博士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其答案是企业创新成功的秘诀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阅读董静博土这本文笔流畅、活力充沛又深刻富有创造性的处女作,读者也会成功地领略到知识的恩泽。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