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的思之诗

 [[p align=center]][[image1]][[/p]]  

思想柳叶刀——书里书外的经济学
作者:张军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号:754261741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
页数/字数:278/300千字
开本:935X640 16开
价格:¥28
 
 
                                                    经济学的思之诗 
 
  张军即出自己的第三本经济学随笔集,从韩国发来“伊魅尔”(email),盛情邀我做序,自倍感荣幸,当欣然从命。

  张军与我,是同事,更是契友。近些年来,我和张军交流蛮多。我的文章做出来,总喜欢先发给张军评点一下,然后再投传出去。张军的一些随笔写出来,也常常先传给我,听听我的意见。结果,我们俩对对方的新近研究和学理思路,均熟知。

  说起来,在开启各自经济学理论思考的起点上,我和张军也大致重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张军还未曾谋面,在经济理论研究兴趣上,我们就大致相切了。那时,我还在澳洲。张军则时在上海,时在美国,时在英国。在那个时段中,我们的研究兴趣,基本上都是新制度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学,所关注的理论凝聚点,也主要是产权经济学。

  九十年代末回国后,我沿着经济学的思辨思维进路,越走越“僻”,越思越“玄”:从诺思、科斯到哈耶克,从维特根斯坦、康德到休谟;从法理学、人类学到伦理学,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又到语言学。而张军则在国内外许多著名学府讲学、游学的同时,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增长的丰厚实践中,比较关注起体制、制度和增长的现实和真实问题来了。

  研究进路的不同,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并未成为我们交流的阻隔。尤其是在写经济学随笔和专栏文章时,我们又走到了一起。在相互鼓励中,我们结伴而行,且走着同一条路,进行着差不多同一类的理论思考。

  张军近年很忙。作为一位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作为复旦大学的名教授,尤其是作为我们复旦经济学院的副院长,教学事、行政事、应酬事、孩子教育事,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媒体随时打扰……,这些加起来,也可真够张军应对的。能在闹中求静,忙中偷闲,坐得下来,沉得下心来,敲得下笔记本电脑的键来,写得出既有学术见底、又有实践意义的经济学理论随笔,这可不简单!这是天赋,是意志,是追求,是执着,也有常人所做不来的功夫。

  我喜欢读张军的经济学随笔。张军的经济学随笔,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激昂的高调,平和中见功夫,自然中见思想,真实中见理论。这就是张军的随笔、张军的追求,也是张军的风格。

  我喜欢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也喜欢英国的乡村,故常在梦中回到剑桥附近的小村子“格兰切斯特”(Grantchester)。在格兰切斯特,有逢春花绽树的著名“果园”(the Orchard)。在“果园”中,有那数不清的在人类历史上载名的学者、诗人,科学家和思想家曾在其中吃茶论道的古咖啡屋。园中,树下,屋内,还置放着经济学家凯恩斯、哈耶克曾坐过的椅子,好像还有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足印、诗人拜伦的身影。那片田野,那块果园,那古老的咖啡屋,梦中境,景中梦。不知怎的,从剑桥回沪已年余,每当我读张军的随笔,心弦中好像就谐起了贝多芬“田园”的清新旋律,脑海里即浮现出了英国乡村的美景,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剑桥附近的格兰切斯特。张军曾说,英格兰也有着他挥之不去的情感。

  自然中有诗,生活中有诗,语言中有诗,经济理论中也有诗。上帝以诗(言)创世,并以静美和谐之诗,“绽”现存在。存在在语言中即为诗,思之诗在文字语言中即为书。书在诗中,诗在书中,诗和书均在自然中。于是,美在自然,美在平和,美亦在经济思想之中。

  中国的经济学,已开始起步。中国的经济学人,亦开启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路在延伸,理论在发展;张军在写着自己的经济学随笔,在写着经济学的思之诗。

  谨为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