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读《吴敬琏》

  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是“传记不好写,柳红的《吴敬琏》传写得不错。”这题目太长,就只用了前一句话,读这本书的一些想法,也从这句话谈起。

  有资格写传记的自然是伟大人物,或者“尊者”。中国文化的传统,对尊者是扬善抑恶,甚至神化。对他们的伟大之处,竭尽夸张之能力,甚至无中生有地编一点细节,以强化伟人之伟。对他们的缺点或失误,往往不能写,即使是人人皆知的错误,也要为之辩解,甚至美化。你伪造了这些伟人的功绩,他们的子孙会默认;但你实事求是写出了这些人的错误,他们的子孙则与你没完,甚至把你告上法庭。司马迁写的传记中就有这种传统,什么刘邦乃其母与龙交配所生,岂非胡言?但平心而论,司马迁的传记还值得一读。发展到今天,传记就越写越神了。伟人小时候,也会和非伟人一样偷过瓜、逃过学,或欺负过女孩子。放在非伟人身上,这些事不值一提,或者是以后变坏的证据。放在伟人身上,就会具有以后成功的影子。同样偷瓜,意义完全不同。我从来不敢在饭后读这类传记,怕恶心呕吐。

  所以,当有人向我说起,陕西师大出版社想出一套“当代经济学家学术评传”时,我只说了一个字“难”。写死伟人的传记都不易,何况活伟人呢?

  柳红女士写这套书中的《吴敬琏》传,书出来后,她送给我一本“雅正”。对吴敬琏先生我一向极为尊敬,吴先生的学问与人品亦为我敬仰。所以,尽管我对当代中国人写的中国伟人传记,一向都敬而远之,但这次还是认真读了。读过后的感觉是,这本书写得还不错。

  吴先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家,正如吴先生在《回顾与前瞻》中所说,“我个人的生命是同中国的改革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柳红女士正是从这个角度介绍了吴先生的经济思想发展与学术成就。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吴先生的学术贡献及其重要意义。

  吴先生被称为“吴市场”,这个称号反映了他经济思想的核心。吴先生的思想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是密不可分的。他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理解吴先生学术思想的钥匙。

  吴先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入经济学界的,曾工作于人才济济的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这里,他有过热情、奋斗,有过困惑,甚至被定为“中右”,也受过极左思想的影响,批过孙冶方,但他的学术生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个起点对他以后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极左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也明白计划经济下的经济运行。他相信过这些,但从旧阵营出来,反戈一击才更有深度。我想这是他市场经济改革思想的来源之一。二是孙冶方、顾准这些学者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有吴先生这种经历的人并不少,但有吴先生这种成就和追求的人并不多。吴先生能为中国市场化改革作出重要贡献,始终坚持市场化大旗,除了他的品格和能力外,还得益于他开放的眼界。他在耶鲁大学潜心钻研当代经济学,他与苏东经济学家的交往,都使他的思想更为成熟,更能不断创新。柳红女士忠实记载了吴先生思想发展的历程,真实而感人。吴先生从没有掩盖自己批孙冶方的历史,并公开为此忏悔。柳红女士写的传记如实记下了这一点,使我们更了解吴先生坦荡的胸怀。这正是一个正直学者的品格,也是他成功的道德基础。

  对于吴先生的学术思想与贡献,每个人都了解一点。谁都知道他以坚持市场化改革而被称为吴市场,企业家们更多地了解他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改革的观点,公众知道他对股市与基金黑幕的抨击,但很少有人全面了解吴先生的贡献。柳红女士写的传记对吴先生市场化改革整个思想与贡献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既有在“计划与市场”中旗帜鲜明地为市场化改革辩护,设计改革方案,探索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以及对股市与基金黑幕的抨击,又有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和防止权贵资本主义的警示。吴先生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但我们从媒体不能全面深入了解吴先生的思想。网络泡沫、基金黑幕、股市风波,都曾是媒体的热点。读了这本书你才会了解这些争论背后的背景,以及吴先生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与他整个思想的联系,才会知道他的那颗心为什么火热。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涉及到的许多事,我们并不陌生,但读了这本书,才会有更多的思考。

  柳红女士写的这本书以吴先生的学术思想为中心,这就避免了传统传记写作的一些弊病,使我们能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吴先生的思想与贡献,并从中了解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这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当然,作为一本传记,如果再加上吴先生的经历时间表与主要著作目录就更好了。

  (《吴敬琏》,柳红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26.00元)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