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戴尔能走多远?——评《戴尔战略》

戴尔公司的经验证明,人可以发掘并掌握大家原本以为不存在的机会优势;想要做到以非传统的方式思考,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甚至不用大学文凭,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架构和一个梦想。

“DELL"与“直销”是一组关联度很高的词语搭配,在很多场合,听到人们这样谈论、这样评说。除了“直销”这个表象之外,DELL成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核心的要素值得中国企业借鉴?《DELL战略(DirectfromDELL)》这本书将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DirectfromDELL,butDELL-fromwhere?

戴尔本人坚持认为,要摒弃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书中为了强调这一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佐证:有一天,戴尔在杂志上看到一则广告,大意是说“通过某种测试即可拿到高中文凭”云云,他便发出了一封申请信函。当测试中心人员上门来找迈克尔·戴尔先生时,她惊讶地看到,一个穿着红色儿童浴袍的小男生应声出现在她面前。那年戴尔8岁,正上小学三年级。

我们当然可以对这段趣闻将信将疑或者干脆一笑了之,但当我们继续看到这样一组“回放镜头”——15岁生日戴尔得到了第一台电脑,随即将它解体完毕,动作完全是熟门熟路;16岁的戴尔在为某报纸联系订户时通过细分市场的方法轻松找到了数千张定单;18岁的戴尔开着卖报纸赚钱买的宝马汽车去大学报到第一天,后座里藏着三部个人电脑;1984年,DELL公司以1000美元的注册资金在大学宿舍里成立,电脑升级销售的生意成长得如此之快,年轻的戴尔开始考虑“全职”从事这一充满潜力的事业,并径自办了退学,他只读完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便不由地感叹于这个美国年轻人对兴趣的追求、对商机的把握、想到就做的果断以及那种既然要做就抛掉一切去做到最好的执着。

当然,DELL的“直销”模式也不是一帆风顺、一成不变地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在起初的“直接模式1.0版”,DELL不经由专卖店或零售渠道,在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与顾客建立直接联系,聆听他们的意见,确保把他们的所需尽快送达他们手中。由于销售人员的全部重心都摆在顾客身上,不同顾客的需求差异很快凸现出来,这指导了DELL公司一直坚持市场细分化、提供个性化的专门产品和服务、针对特定顾客群不断拆分出专门的经营团队进行独立运作,以保证公司决策的迅速有效以及服务的周到细致。这在长期以来解决了DELL公司自创立伊始就存在的困扰:如何在业务逐渐扩大的同时,还能维持稳定而持续的增长。

1989年,DELL公司经历了第一个重大的挫折,起因于库存过量,这令一向以库存管理享有美名的DELL人大吃一惊。为了满足飞速增长的顾客需求,公司必须购买零部件,当时的做法不是像以后那样追求用尽可能少的部件种类满足更多的顾客需求,而是买进了所有可能买到的存储器以及其他的许多东西。几乎在一夜之间,存储器的容量从256K提升到IMB,积压品价格大幅滑落。以低价摆脱大量库存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收益减少、每股盈余微薄、为补贴损失被迫提高产品价格、放慢成长速度、暂缓到新国家成立分公司、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无法提供免费送货服务。这次的教训使得DELL公司重新发现并深刻认识到存货管理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在“直接模式1.0版”中从设计环节就开始注意节省每一个步骤的完成时间,提高每一步预测的准确度。信息的品质与过量库存的数量成反比。由于缺少了传统模式中的库存量,就必须精确计算出,从旧产品线过渡到顾客对新产品快速产生需求的这一段断层时间有多长。对信息收集与分析的重视,造就了今天的DELL公司,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信息资料是带动我们在正轨上前进的引擎”。

对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东方哲理,DELL公司同样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做法而学习到的。1990年前后,很多更大的公司都是采取间接销售的形式,业界也广泛传闻如果DELL光靠直接销售绝对不可能获得持续成长,于是DELL也开始在零售店或连锁专卖点销售自己的品牌电脑。4年后,电脑零售业成长率达到20%,但这是否就意味着DELL从零售渠道赚得利润了呢?经过仔细分析,无论是竞争者还是DELL本身,在这个部分都几乎没赚到钱!于是,就在刚刚大肆宣传DELL即将在沃尔马超市销售产品后,迈克尔·戴尔毅然宣布完全退出零售环节的营运。这一果断行动的价值并不在于从财务报表上扳回了几个点,而是使公司重新找回了一种专注:零售与直销兼有模式下的资源冲突、产品规格不统一、支援服务双口径等等问题得到解决,顾客对DELL的定位与特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直接的判断。自此以后,DELL每年重大目标的出台都以“资金流通、获利和成长”的整体原则为基础。应该说,这种学会放弃机会的胆识有时比发现并追求每一个机会更为重要。

执着有时意味着拘泥,革新有时会导致放弃应有的固守,我们很难在这些模糊概念的两极之间找到精确的分界点。然而,DELL在实践中做到了“执着”与“革新”的统一。当DELL在直接销售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个人电脑取得成功以后,许多人出来质疑:一些超大型企业能习惯于这种销售模式吗?技术含量更高的服务器产品难道也可以走上“直接销售”之路吗?

DELL公司用事实回答了这些问题,并把这些突破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适时减慢固有方向上的成长速度,以获得时间来思考:哪里是下一个更值得去从头开拓、去努力冲刺的方向;专心拓展“直销模式”的核心竞争优势,抓住线,带动面;永远虚心地从顾客那里聆听,保持与顾客的亲近,发掘出藏在运营各环节中的良机。然而,对于DELL来说,更具革命性的契机来自于www.dell.com。迈克尔·戴尔曾经说过:“我宁可膨胀一个伟大概念的重要性,也不愿低估它。”网络,在这里被看作是“直接模式”的延伸,并借此发展出与顾客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对“网络”的重视渗透到了公司的各个角落,只要哪里有DELL的公司名称,哪里就一定会出现上面的网址,它们甚至并肩出现在于德国举办的欧洲管理小组会议指示厕所的标示牌上。

网络的革命性,在于又一次改变了DELL的经营模式。公司要求每个经理从Amazon购买一本书以感受网络生活的奥妙。对于那种担心员工在网上“冲浪”的想法,戴尔自有说辞,他认为那种想法就好比说“不要教公司的人识字,因为他们可能会整天看书而不做事。”顾客可以通过“DELL顶级网页”,取得加上密码保护、专为他们打造的DELL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追踪货品进度,得到销售、服务和支援小组成员的联络资料,查询订货是否已到达联邦快递在某地的储货区,以及何时可以运抵他们那儿。到1996年,DELL的网上销售额就已达到每天100万美元并且持有利润,相对于Amazon的每季度1500万美元而且财务上一直亏损的状况,DELL的数字一宣布,正如戴尔所言,“整个产业的聚光灯便转到我们身上”。

当“直销”已不再成为商业秘密的时候,DELL实现持续的“以超高速低飞”,则是借着与员工、顾客、供应商建立起来的强势伙伴关系了。对此三个方面,戴尔都有精辟的阐述。

选拔员工:“他们是最大的威胁和资产”

DELL的理想人才是具备学者的质疑本质,并且随时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他们勇于挑战传统智慧,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怕犯错,视变化为常态,并且热衷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进而提出极具新意的解决办法。戴尔总裁积极主张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不忘寻找优秀人才,在面试中,他甚至每次都故意大声反对应征者的个人意见,以知道他们是否具有强烈质疑的能力并勇于为自己的看法辩护。

与顾客交往:“开口去问,不要浪费资源在揣摩顾客的心思上面”

用戴尔的话说,“每一个顾客都有不同的需求、恐惧与疑虑”,带着诚意去征询他们的意见,把高科技与“高接触”(hightouch)相合,企业就不再只是电脑的供应商,而是顾客在制定科技策略时的可靠顾问。不仅如此,DELL公司在网络上提供自我诊断功能和技术支援工具,追求在没有质量落差的前提下,缩减服务顾客需求的时间与资源;在第一时间回应顾客的建议,并把改进融合到具体策略当中去;为一些全球性大企业顾客派驻业务小组,几乎包办所有与电脑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工作;在任何情况下决不出售顾客名单,以彻底解决顾客对网络隐私权的关切。也正源于这种对顾客的高度重视,DELL培养出面对众多竞争者的从容态度:“想着顾客,而非顾着竞争”,“顾客才是公司的真正未来与希望所在”。

与供应商相处:“单纯而紧密”

DELL公司的专注,在于直接为顾客设计并传递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方法,至于所有其他的事情,则充分借助供应商的专业效益。DELL与供应商的关系原则是“单纯而紧密”,即与少数供应商培养以勤于沟通和共享信息为基础的关系。他们不死守传统的竞价加采购的循环,而是主动与供应商交流自己想达到的目标,鼓励他们以更纵深的眼光来思考:从他们的生产线,经过DELL的制造线,再到上市销售,综合考虑这整个流程中的速度、质量等指标应达到怎样的水平。

“摒弃库存、不断聆听顾客意见、绝不进行间接销售”,这三项DELL黄金律仍在不断接受着实践的检验与锤炼。过去已经发生的一切证明,DELL与顾客当然都是赢家。但是,谁也无法预测将来,下一个行业的下一个胜者来自于哪里。有了DELL的成功先例,至少鼓舞我们去相信书中的一段话:“只要能力足以做到的事,一定会做到。如果某件事情可以改进,就一定有人想得出改进之道。不管是在哪一个行业,那个想出方法的人,最好是自己。”(转自《IT经理世界》2000年第7期)

“戴尔”大家谈

“迈克尔·戴尔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偶像。……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有谁堪与亨利·福特相提并论,那就是迈克尔·戴尔”。

——《财富》

“很久以来,我就十分钦佩戴尔对万维网的开拓和运用。《戴尔战略》将帮助您更好地利用网络促进销售额增长,促使流通于企业内部的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如果你想投资赛博空间,本书不容错过。“——比尔·盖茨微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戴尔公司看来是为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迈克尔·戴尔向我们展示了他如何把远见卓识化为强有力的现实——一个堪称典范的未来型公司。”——安德鲁·S·葛洛英特尔公司董事长

“虚拟整合……足以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组织架构的新模式。”

——《哈佛商业评论》

“一位旷世的天才新领袖,对新工艺和新科技具有高瞻远瞩的洞察力,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历史就这样被改变了。亨利·福特改变了汽车业,迈克尔·戴尔改变了电脑业,看了本书,您会明白促使戴尔追求卓越的动力、他所信奉的商业逻辑,以及他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你会渴望并追求他取得的那种成功。”——雅克·A·纳塞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非传统的方式思考,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甚至不用有大学文凭,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架构和一个梦想。戴尔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只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我们愿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相信,机会既来自直觉,也要靠着对某个产业,事物或专业的狂热投入。——迈克尔·戴尔戴尔电脑公司总裁

1973年,8岁迈克尔·戴尔寄出一份申请高中毕业文凭的信函,在这个得克萨斯男孩的头脑中,“消除不必要的步骤”的梦想是否萌生得更早?1983年18岁的大学新生迈克尔·戴尔开着卖报纸赚钱买的白色宝马汽车去报到,后座上摆着三部个人电脑。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不足一年的就学时间里,他凭借给别人的电脑升级积累了知识、技能和最初的一点点财富。本着“直销顾客”的信念,戴尔公司以1000美元的注册资金在一间大学宿舍里成立了。1993年,戴尔公司已壮大为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的电脑界“黑马“,成长率高达127%,但如此超速的成长也给28岁的迈克尔·戴尔和他的公司带来了一系列致命的问题。秉持“摒弃存货、倾听顾客需要、坚持直销”的三大黄金法则,戴尔终于扭转乾坤。6年后的今天,戴尔公司的年营业额超过190亿美元,每天通过网络售出价值逾1200万美元的电脑系统。迈克尔·戴尔成为《财富》五百强企业总裁中最年轻的一位。

38岁的迈克尔·戴尔能走多远?30岁出头似乎还不到写自传的年纪,迈克尔·戴尔也否认本书是他的自传。但戴尔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那就是不断的自我总结和评价。在本书中,戴尔回顾了创业以来的风风雨雨,整理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本书既有关于企业管理的真知灼见,又有直面人生的感喟体悟。崭新的网络经济时代呼唤新思想、新的创见,戴尔的故事,在各个方面给人启迪。无论您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您追求有价值的人生,本书绝对值得细细一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