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

最近讨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书和文章发表得非常多,其中由刘怀廉同志著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因为他讨论的主要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问题,这和他多年从事农村工作有关,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给了作者一个特殊的视角,即关心如何使得多余劳动力的转移更顺利一些。

要解决顺利转移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农民离乡背井的目的是什么,它和政府的目标有何不同,一般而言农民的目的和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解放劳动力,增加国民生产的财富,但是也有细微的区别,农民更多从家庭的实际需要和个人条件出发,而国家更多要考虑社会安定和城市容量,这些区别可能造成农民和政府间的冲突,因此两方面都要进行调整。从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来看,双方的目的在大的方面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随着国家的宏观形势变动也经历着变化,从这些讨论可以看到我们有不少工作可做,政府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再辅以宣传教育,减少目标不一致所引起的冲突,同时也要引导农民更合理的选择去向,避免盲目性。

作者对于农民流动的心理有很深入周到的分析,一般有求富心切,转换身份,救急解困,求安怕险,横比攀高,小富即安等等。这种心理活动极大地影响进城后农民工的行为,一旦进城以后,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环境,心理上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遇到挫折或者变得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或者产生逆反心理,铤而走险,所以对进城农民的培训非常重要,而这正是我们特别薄弱的一个方面。

我们常说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往往是指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事实上农民的流动还有相当大的部分发生在农村内部,即从农村到农村,或从农村到城镇;有的就在本县本镇、有的远走它乡,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的集约化水平很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难于提高。通过管理或者科技的改进,农业走向集约化经营,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可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作者独具慧眼,用了不少篇幅讨论如何帮助实现这一类的劳动力转移,这里涉及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如何创造条件,也涉及到创办中介组织,甚至还和土地的所有制有关。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解决,大部分农民要变成城市中的就业者,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基础教育,但是现在的教育重在文化,轻于如何适应市场和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农民流动的必要知识,所以另一方面还要讲究有关农民流动的方法和诀窍,例如流动的选择要针对市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要拾遗补缺,利用差别,还要研究城市中人际关系如何不同于农村,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作者把这些归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艺术,这些内容很少能从别的书上看到。

本书还有丰富的例子,最后一章还介绍了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经验,既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也有发达国家过去的经验,把劳动力转移问题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观察,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