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解读我国2014经济指标,展望我国“工业4.0”前景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汉洪教授曾说过:“当今的经济生活中,判断和认识经济形势及其未来的走向,是政府和企业进行相关经济决策的基础和前提。而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离不开对经济指标的考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用数据说话’的道理。虽然经济指标和经济数据是枯燥的,但它们确实包含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状态的有用信息。因此,任何一个现实经济生活的决策者,如果顾及自己决策的收益和成本,就应该关注经济指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初步核算的我国2014年经济数据来看(详见表1),产业指标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人民币58 332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人民币271 392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7.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人民币306 739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8.1%。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了8.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2013年增长了5.0%,集体企业增长了1.8%,股份制企业增长了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了6.4%。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产值比2013年增长了4.6%,制造业增长了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了3.1%(详见表2)。


表2: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从地区看,东部地区产值比2013年增长了7.6%,中部地区增长了8.4%,西部地区增长了10.6%。从产品看,464种产品中有329种产品产量比2013年有所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达人民币120 933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6.4%。


2014年1-11月份,我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人民币56 208亿元,同比增长了5.3%。其中,主营活动利润为人民币52 944.5亿元,增长了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人民币85.9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9%。
 

全球著名经济学家伯纳德·鲍莫尔在《经济指标解读:洞悉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第3版)》中指出,美联储的两个最受瞩目的数据报告是工业产值数据报告和产能利用数据报告。



 工业产值覆盖了在一国生产的几乎所有的物质产品,反映的是这个国家在工业上付出后的成就所在。专家们之所以盯着工业产值不放,原因之一就是该数据对该国经济周期的起伏有极快的反应速度,它在预测制造业就业、平均收入及个体收入有着良好的预测记录。
 

产能理由率数据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反映了产业部门的规模和应变能力;其二,有助于了解生产企业未来需要更多产出时的表现;其三,具有预测企业投资支出的价值,对正在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有警示作用。


目前,学界的共识是: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即智能化时代,这恰恰是全球制造业未来的方向。



2011年,德国工业科技研究联盟首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并于2012年联合德国科学与工程学会专门成立了“工业4.0工作小组”,在德国全面推广“工业4. 0”。


根据“工业4.0工作小组”最终提交给德国政府的《“工业4.0”战略建议报告》,“工业4.0”的定义是企业将产品、机械、物流系统、生产设施、服务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整合成一个全球网络。在生产环节里,这种CPS网络由智能机械、智能仓储系统和智能生产设施组成,这些组成部分之间能够独立自主地交换数据和信息、触发行动指令和交互控制。


由此可见,工业4.0将发展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网络化制造”、“自我组织适应性强的物流”和“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等特征将根本性地改变生产制造、工程设计、材料使用、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环节。每一个智慧产品都是可以通过数据标签来确定的,随时在线,随时可定位,记载自己生命周期的全部历史,目前状态完全可查,并且实现目标状态的路径可选。


 

传感器等数据捕捉设备嵌入制造系统当中,通过CPS和IOT,这些制造系统在企业内部和业务流程(如售后服务)垂直联网,在企业外和分散的价值网络平行联网。从客户购买下单到产品出厂后的物流过程,这些垂直网络和平行网络都可以实现即时管理。有鉴于此,这些利益相关者需要主动地采用并依赖终端对终端的工程设计来维护整个价值链。
 

创新、自动化和精致的流程设计是制造业成功的基础,是维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业4.0”可谓实实在在的创造产品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倡导“工业4.0”的目的就是通过CPS、IOT和大数据,极大地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


截至2014年8月,德国70%的工业中小企业都已经开始“工业4.0”的革新,主要包括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进行生产。


我国曾经是制造业大国,但由于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的上升,加之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许多国际大制造企业陆续撤离了中国,转移到了其他新兴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国,有的甚至回流到了欧美。


制造业是价值链的核心组成部分。工厂撤走了,会带走与之相关的高附加值环节的专长和就业,如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和营销等。富于创新和创意的制造业是维持高端服务业的基础,如果再不提高除成本之外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将面临严重的去工业化问题。
 

就在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启动并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担任项目组长。该项目明确了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和各项指标,并于2014年年初提出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和优先行动。


2014年6月初,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首次披露了正在制订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四大转变和一条主线:即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主线则是将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今后发展的主线。
 

“工业4.0”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转变、生产过程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管理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对此,我国的企业必须为变革做好准备,整合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这些技术,成为一个高端制造的大国。唯有这样,中国制造业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编辑:谢凤)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