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读书丨经典是一张精致的面皮

什么是经典?什么是经典所具有的真正品质?什么是衡量经典的基本尺度?撇开那些关于古典价值的陈词滥调,我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经典就是那种能够扛住时间磨损的钻石文本,它越过纷乱的岁月,保持着自己的微光,像星辰一样,恒久地照耀我们的瞳仁。它以自身的存在告诉我们,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与此同时,经典并不拒绝空间,但它拒绝入住那些最肮脏无耻的灵魂。它犹如金字塔的那个尖顶,体量微小,却标定了整个金字塔的高度。这是一种隐喻式的表述。就其本质而言,经典无意占有广阔的空间,却掌控了空间中最核心的部位。  

经典向世人提供了灵魂营造的要素。澳大利亚悉尼西区的各个火车站点,曾经被中学生流氓所占据,吸毒、性交和斗殴事件频繁发生。警方和铁路管理当局都束手无措。最后由一位文化策划师提案解决了问题。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它要求所有那些犯罪率高发的车站,每天24小时播放莫扎特音乐。铁路当局为此购置并安装了相关设备,但所有人都对此举的效果深表怀疑。一个月后,奇迹悄然发生了——那些问题学生的行为,因倾听莫扎特而变得“合法”起来,以致火车站犯罪率急剧下降。这是音乐经典改造人性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向我们证明了经典和灵魂的密切关联。
  

 
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 

经典的这种非凡属性,就是它的价值证书,也是它获得敬意的理由。在我的个人阅读史上,经典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容量,如果可能,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应该完全交给经典。可惜我无法做到这点。尽管我保持了足够的警惕,还是会被各种宣传品所蛊惑,它劝诱人们阅读那些包装成经典的垃圾,但只要稍作品尝,就会闻出它的赝品气味。但我已经为此完成了购买行为。许多人都像我一样,被无耻的广告所诱惑,成为伪经典的俘获者。

然而,尽管许多流行物企图装扮成经典,但它们最终会被时间的水流冲走,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迹。就图书、影视剧、歌舞而言,中国消费市场提供的绝大多数流行文本,都是低俗的劣质品,而且没有什么例外。这种唯独劣质品得以盛行的怪象,我称为“垃圾效应”。在电影圈,这种效应因票房金额而被显著放大。投资人竞相把资金投向垃圾导演,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能用垃圾创造票房奇迹。用垃圾挣钱,已是中国文化市场的基本游戏规则。没有哪个投资人会为此感到不安。
  
  
美国爱荷华洲国会法律图书馆  

大众文化的垃圾效应,根植于艺术趣味的普遍低下。鉴于持续了大半个世纪的粗鄙化运动,以及平民教育缺乏“美育”环节,大众美感无法通过正常方式塑造,以致文化消费者丧失对美的基本感知力。任何一种低端的噱头,如明星绯闻、关于财富的梦想、毫无节制的暴力,都能戳中公众的“美点”,点燃他们狂热的消费激情。这种消费格局也诱导文化工作者,鞭策他们从事垃圾生产,以谋取高额利润。

这场景是对经典文本的最大讽刺。经典强大而脆弱。在过去,它被文革和专制的烈火所焚毁,而在消费时代,它又被大面积的泡沫式垃圾所吞没。垃圾无耻地屹立在经典面前,凭藉所谓的市场份额,高声嘲笑它的敌人。这是经典所面对的最大困境。

经典的另一困境在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张精致而矫饰的面皮而已。它的唯一功能,就是被用来张贴在不自信的脸上,令其散发出文化、文艺和文雅的气息。文化制造商洞察了人性的这种弱点。他们制作数千元一套、豪华包装的“经典丛书”,以礼品书的形态进驻私人书房,陈列于黄花梨、红酸枝或鸡翅木的书橱,并因射灯的照射,闪烁着华贵雍容的光辉,并说出对主人的无限赞美。但书的主人却从未翻阅过这些经典。它们被悬置在书架上,完全丧失了被阅读的契机。它们是世界上最沉重的装饰品。


 
  挪威文纳斯拉图书馆

经典何时才能成为人的精神支撑,这才是我所关切的问题。整容术的程序通常是,从自体胸部截下软肋骨,把它植入颅骨正前方,以提升鼻子的高度和优化它的线条。但经典与人的关联,却要依赖一个完全相反的程序,那就是让表皮不再硬化为面具,而是像面膜一样被皮肤吸收,内化为肌肉和四肢骨骼的一部分,最终融入心脏、脊梁与大脑,成为灵魂的主宰。没有经过这样的自我塑造,经典就只能是附在脸上的饰品。
(编辑:谢凤)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