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世界史就是经济史

\

300万韩国民众翘首以待的国民经济读本,

知名记者金东郁6年潜心力作,

一本书道出三千载经济玄机。

那些读懂经济史所蕴涵的信息的人,

将更清醒地预感到那震撼世界的惊雷。

【图书信息】

    书名:《世界史就是经济史》

    作者:金东郁(韩)

    书号:978-7-5502-8430-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市时间:2016.10

    价格:49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战争、权力、性、文化与金钱5个历史线索出发,划分6个时间片段,通过82个经济关键词,讲述人类历史上或大或小,或关键或被人忽略的历史瞬间,辅以多角度多史观的分析评述,从交易的起源到经济危机,从产业革命到商业本质,为读者勾画出一副以经济为驱动力的三千年人类发展史。

作者以知名记者身份亲身经历、采访了近二十年间韩国、东亚乃至全球数十起重大经济事件。丰富的现世经验与扎实的历史学、舆论学研究功底相结合,立足东亚观照世界,以远离西方,区别中国的“旁观者”身份给广大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清晰的世界经济变化轨迹,帮助消费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全球经济的本质,也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提供了参考。

【作者简介】

金东郁,1974年生于首尔。毕业于首尔大学人文学院西洋史学系,高丽大学舆论研究生院舆论学硕士。2000年起,就职于韩国经济报,担任过风险投资中小企业部、政治部、金融部、IT部、社会部和国际部记者,亲历风险投资泡沫、第16届韩国总统大选、信用卡大乱、全球IT企业兴亡、政府改组和欧洲财政危机等韩国社会重大事件。2008年开始,运营韩国经济网站“金东郁记者读历史书”博客,以历史解读经济,获得超高人气,粉丝超过300万。

【书讯】

书讯:《世界史就是经济史》

《世界史就是经济史》韩国知名多栖记者金东郁在中国大陆问世的第一部作品。作者先后采访了韩国总统大选、信用卡大乱、全球IT企业兴亡、政府改组和欧洲财政危机等社会重大事件。他将丰富的从业经历与历史学、舆论学背景相结合,创作力旺盛,其“金东郁记者读历史书”博客数年内聚集了300万韩国粉丝,可以说,他是韩国记者里最会讲历史的人之一。

这本书从战争、权力、性、文化与金钱5个线索出发,选取了82个经济关键词进行创作。从交易的起源到经济危机;从管理、税收到技术革命;从官僚、股票到初夜权、地下经济;通过短小精悍的文章,作者讲述了人类历史上或大或小,或关键或被人忽略的历史瞬间,勾画出一部以经济为驱动力的3000年人类发展史。货币、税收、管理、人口陷阱、资本主义……金东郁以“邻国旁观者”的身份立足东亚,观照世界,给广大中国大陆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清晰地理解世界经济的入口。消费者可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则可在其中嗅出人类经济活动的蛛丝马迹,为各自的工作提供形而上的参考帮助。

 有关经济史的著作,有的看起来像百科全书,有的内容过于粗略。有的书内容仅限于某个时代或地区,还有的书则过于专业,让人失去读下去的勇气。当然,还有一些书特别像教科书或考试卷,让人阅读时有些负担。作者创作这本书正是要避开上述的“雷区”,用一种比较易懂又有趣地方式将经济史的主要事件展现出来,让大家可以有机会对这些事件的意义做些思考。如果你正好是作者设想的读者,不妨来买来读一读,也许你真的会因此而喜欢上这种经济与历史的跨界尝试。
 

【书评】

当历史照进现实,我们要向历史要什么?

 对大众读者来说,历史主要由文本和故事构成。一本大众读物若满是枯燥的学术理论与数据模型,那便疏远了与读者的距离,让阅读充满负担,甚至会让人失去读下去的勇气。本文要说的这本书——《世界史就是经济史》,就是一部为大众而创作的作品。听到“世界史”和“经济史”,也许你会自然地认为这本书是由某位“洋人”写的。我若跟你说,作者其实是位地道的韩国人,也许你会就此对本文失去读下去的勇气吧?这位在网络上拥有300万粉丝的博客主金东郁的真实身份是记者,一个不得了的记者。至于他怎么不得了,去翻翻书吧,这里暂且不表。

《世界史就是经济史》是金东郁第一本在大陆上市的作品。首攻大陆市场,便选择一个冷门方向,这里面自然有他的考虑。这本书从战争、权力、性、文化与金钱5个线索出发,选取了文明史长河中82个有关经济的关键词,每词一文,共82篇。从交易的起源到经济危机;从管理、税收到技术革命;从官僚、股票到初夜权、地下经济……人类历史上或大或小,或关键或被人忽略的沉睡历史瞬间,在此被一一唤醒。作者有意将书写重点放在人物的经历及事件发展的脉络上,篇幅尽量精简,学术论述与评析的笔墨则被压缩到了最小比例。如此行文,源于作者的双重经验。其一,“韩经报”多年的记者生涯,使他的写作充满了非虚构性新闻写作的特点,设问开篇,短小精悍,流畅通俗且涵义丰富。这种文体如今更为符合碎片化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在非虚构的历史写作中,这种惯性得以保留。其二,作者拥有扎实的西洋史、舆论学背景,专业的学科规范训练为他凝练文字,筛选、考据和驾驭材料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使“综其要义,铨其异闻,使首尾井然,一览可悉”(赵翼语)这种具有“东方特点”的历史书写成为可能。

作为一部向历史“索取”的作品,我们的作者也扮演起了双重身份。作为经济史研究者的金东郁,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客观的历史现象和故事,努力梳理着现象与故事背后的深层逻辑。当然,在这本“故事书”中,作者也不时选取一些前辈名家的观点。这些前人观点大多派系不一,甚至互相矛盾。比如在对待资本主义是进步还是倒退的问题上,他并没有对“资本主义比之前任何时代都物质丰富”的普遍观点下定论,而是要将我们带入一场激烈的虚构讨论中去。卡尔·马克思、弗朗西斯科教皇、“世界体系理论”创始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以及凯文·菲利普斯、罗杰·洛温斯坦、伊曼纽尔·赛斯和托马斯·皮克迪等大小学者轮番出场,一场跨时空的大讨论由此展开,我们也得以重新审视公众眼中的资本主义到底为何物。不过,就像电视上的新闻访谈节目一样,时间一到,讨论戛然而止。整篇文章,我们看不到作者的意见,或者说,作者巧妙地将他的看法藏在了文本表象的深层。金东郁就是这样,他并不热衷于某一种学说,对他而言,凡能解释历史现象的理论,合理的,他便采用,凡有有可取之处的,尽皆收录书中。但这不是重点。他认为,任何企图以一种史观去理解历史多面性的行为都将是对历史的歪曲。历史上一事一人的是非对错,如何评价、理解,见仁见智,本无标准,作者说的越多,有时对读者的“限制”也越大。若读者欠缺深度的、专业的人文训练,没有包容差异的胸怀,更极易走入单向度的狭窄认知中去,有时一言不合己意,翻脸便骂,对人对事,狭隘偏颇。何况纠缠于史料,顽固地要从中得到些“教训”,弄清个真相,近乎偏执。所以,整本书中,我们不断会看到的,是他的感叹,感叹历史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感叹历史上的悲剧冥冥中注定般不断地重演,而不是姑妄言之的各种意见。

作为公众记者和作家的金东郁,则将我们带到了另一个问题。序言中他说道,比较易懂又有趣地将经济史的主要事件展现出来,让大家可以有机会做些有意义的思考,是本书诞生的理由。这也是本书重叙述而轻评议的关键。这里,我们要问,他所谓的“有意义的思考”指的是什么?黑格尔有一句影响很大的话,他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这并不是说以史为鉴,研究历史(经济史)毫无意义。他是说,历史的进程由“正反合”的合力推动,个体不过处在其中一个方面,对某方有借鉴意义的“教训”在其他方看来或许微不足道。历史的教训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一个自大之人可以仅凭短暂的经验和他的“理性”任意处置人类几百年才得出的教训。于是,前车之鉴的地方,照样是翻车最多的地方,人们不断重复着先人的错误,却还以为是在走新路。历史就是在这种混杂着坚持与嫌弃的多方博弈中缓缓行进,许倬云先生喻历史是条万古江河,吾人不过其中一叶扁舟,要行到哪里,往往不是我们能知晓或决定得了的。

从黑格尔到金东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对普罗大众的意义。普通读者读历史,不应瑕疵必较地玩文字游戏,去“接近真相”。且不论真相是否能被发现,即便能,埃及艳后的艳情史、古代男女如何共浴一池、马克沁机枪的制造过程、《红楼梦》中探春房中痰盂脸盆上的花纹图样等等“真相”,对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我们来说,除闲暇时聊以消遣外,似乎别无他用。一位能对美国经济政策史信手拈来的读者,若不能恰当地面对亲身所处的当下环境中的问题,诸如人生选择、家庭关系、团队建设、公共事务等,我们要说他是“躲进书斋成一统”“皓首穷经,终老于户牖之下,醉心于故纸堆中”的书呆子、老学究,是蒙田笔下“存在于知识之后博学的无知者”。

金东郁借这本小书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读历史,应在娱乐消遣外,将其看做是一种训练。其一,我们不要企图从后人建构的历史“真相”里迅速找到什么天启式的真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的价值在于让我们观察现世的生活,观察周遭组织的这些人,他们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可让我们从中培养出一种独特的洞察力。其二,假使洞察出了一些兴衰变化、人性善恶,历史也警示我们不要立刻做出非此即彼的断言,尝试在赞同或反对前,先沉心拨冗细看一些材料,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有时,多一点时间,便可改变一人一事的命运。其三,世界多元,人生多变,人性多面。在世界“永劫回归”的漩涡面前,人易变得虚无。而历史的本意是要人去关注,去拥抱世界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不是出世与入世的争论,而是不忧、不惧、不惑的心境。历史是人学,是心学,是一门传授“同情之理解”的学问,学会用“同情之理解”积极地对待周遭的善意和恶意,既顽强地与世界奋力抗争,又不断与它握手言和。个人的生死、成败、是非、荣辱,均非历史所能解决,但我们应知道该如何面对。知道如何面对,方法自然就有了。

(编辑:郭倩)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