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社会科学》2013第6期

\

 

(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马俊峰

  

  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和处理全球化时代的诸多重要问题,尤其是处理好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中国道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 全球化 现代化 人类解放

  


  作者马俊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2)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从普遍史观到特殊史观的关系问题

  

  涂成林

  

  摘要: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实质是普遍史观和特殊史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立足于世界历史的视角,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思考和建构,经历了一个从普遍史观到特殊史观的过程;而从俄国革命所提供的“俄国道路”与“俄国方式”到斯大林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恰恰经历了一个从特殊史观到普遍史观的回归。在建构中国史观的过程中,中国历史发展模式和现实发展经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和晚年东方社会思想以及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启的“俄国道路”和“体制嬗变”是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亚细亚生产方式 世界历史 普遍史观 特殊史观 东方社会理论

  

 作者涂成林,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广州 510006)。

  

(3)智的直觉与善相——牟宗三道德存有论及其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杨泽波

  

  摘要:将道德心创生的存有称为“价值意味的物自身”,源于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概念的独特诠释,是其存有论最为醒目的标志。但道德之心创生的存有,虽无需认知之心的形式与范畴,但并不真的与之毫无关系,因此其仍然属于现相的范畴,而绝非物自身。因道德之心关乎善,这种特殊的现相可被称为“善相”。道德之心创生存有,恰如现相学中能指建构所指的模式,且其突破了后者认为非客体化行为必然奠基于客体化行为的主张,理解这一点,可澄清牟宗三思想中的混乱,并彰显中国哲学的特色,以弥补西方哲学的不足。

  

  关键词:道德存有 智的直觉 现相 牟宗三

  

 作者杨泽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4)个人所得税改善中国收入分配了吗——基于对1997—2011年微观数据的动态评估

  

  徐建炜 马光荣 李实

  

  摘要:利用微观住户调查数据考察1997年以来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1997— 2005年,在税制保持不变而居民收入增长时期,个税累进性逐年下降,但是由于平均有效税率上升,个税的收入分配效应仍在增强。2006—2011年,在税制改革时期,尽管三次免征额提高和2011年的税率层级调整提升了个税累进性,但同时降低了平均有效税率,恶化了个税的收入分配效应。不同收入人群的纳税份额和平均税负变动迥异,中等收入阶层是税制不变时期个税收入增加的主要负担者,也是免征额提高时税负降低的主要受益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税累进性较高,但平均税率偏低,导致个税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限,这与当前居民收入水平和政府征税能力有关。因此,个税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完善税收征缴能力,同时降低流转税的税率,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收入分配效应 累进性 税收负担

  

  作者徐建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北京 100875);马光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北京 100872);李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875)。

  


(5)会计制度全球性变革研究

  

  郭道扬

  

  摘要:以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为理论依据,突出处理好“南北矛盾”中各主权国家之间利益分配的重要性,对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关于全球性会计制度改革实行强制性“趋同”方针所存在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视角。全球性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方针应以协调为指导,将全球性会计准则构建的基本范围分为一致性、趋同性与协调性三个维度,依次增进,建立现阶段全球性会计准则体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会计制度全球性变革 一致性会计准则 趋同性会计准则 协调性会计准则

  

 作者郭道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武汉 430073)。

  

(6)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

  

  常凯

  

  摘要:中国的劳动关系正由个别劳动关系调整向集体劳动关系调整转型。《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劳动关系的个别调整在法律建构上已经初步完成,同时也开启了劳动关系集体调整的新起点。现实中的个别劳动关系建构和调整,已经无法解决劳资矛盾和维系劳动关系的稳定。在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过程中,有两种互补的力量和途径:一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建构过程,二是劳动者自发的自下而上的促进过程。从权利争议到利益争议,是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重要特点。中国的劳工政策亟待调整和完善,包括劳动关系理论指导和调整模式的选择、集体劳动法的健全、劳动者集体权利的确认以及两种劳工力量的关系处理等。

  

  关键词:劳动关系 集体化转型 劳工政策

  

  作者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院教授。

  

(7)生育水平评估与生育政策调整——基于中国大陆分省生育水平现状的分析

  

  尹文耀 姚引妹 李芬

  

  摘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为1.481,呈稳中有降态势,形成了“中、西部中度低水平,东部深度低水平,东北极度低水平”的空间格局。除少数极低生育率省区回升外,实际生育率及其与政策生育率的比值仍在下降。生育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是发展,突出表现为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比总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城镇化、非农化水平高、人口外出流动比例大,以及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对农业人口的同化作用。发展促使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现行生育政策难以使生育率稳定在合理的低水平。有可能引起政策性反弹的重点在计划生育基础较好的城镇和东部及东北地区;有可能引起非政策性反弹的势能,已基本释放;中、西部农村年轻一代妇女多胎生育比例平均只有412%。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中的生育率反弹可通过渐进式策略实施有效调控,不会引起生育率大幅强烈反弹。我国生育政策全国统一调整时机已成熟。

  

  关键词:政策生育率 实际生育率 分省生育率 区域生育率 一代独生子女政策

  

  作者尹文耀,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浙江大学政策仿真实验室研究员(杭州 310012);姚引妹,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浙江大学政策仿真实验室副研究员(杭州 310012);李芬,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浙江大学政策仿真实验室讲师(杭州 310012)。

  

(8)税收主权与税收专约的解释依据

  

  刘永伟

  

  摘要:国家主权与国际法关系密切,国际法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并反映着国家主权受到限制的程度。税收主权具有明显的绝对性,世界上不存在对税收主权进行限制的一般国际税法,税收专约不为缔约国创设国际法上的法律义务,也不构成对税收主权的限制。税收专约不受国际法调整,不是《条约法公约》的调整对象,法院没有义务适用公约对税收专约进行解释。税收主权所具有的绝对性是税收专约规定税务机关采国内法解释的真正原因,也是法院采国内法方法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键词:税收专约 解释依据 税收主权

  

  作者刘永伟,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蚌埠 233030)。

  

(9)汉语话题句中语迹的神经机制研究

  

  杨亦鸣 刘涛

  

  摘要:语迹理论是生成语法框架下所提出的重要理论假设,但这种理论假设正确与否,句法表征中是否真正存在没有语音形式的语迹,必须得到与语言相关的脑神经机制的实验验证。在生成语法理论背景下,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汉语话题句为研究语料,考察了汉语语迹的神经机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话题句的加工过程中所诱发的持续负波、动词位置的负成分以及句末位置的P600成分,均反映了句首话题成分移位后会在原有位置留有语迹,二者之间存在句法依存关系。根据实验结果认为,语迹在汉语话题句中有其神经机制,语迹理论假设的合理性能够得到大脑神经机制上的证明。同时研究也从神经机制的角度逆向证实了汉语话题句是经由移位生成的句法结构。

  

  关键词:语迹 话题句 神经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作者杨亦鸣,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徐州 221116);刘涛,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徐州 221116)。

  

(10)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

  

  闫月珍

  

  摘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以器物及其制作经验喻文的现象,它基于器物制作与文章写作之间在营构和巧饰上的相通之处,是礼乐文明的产物。器物之喻演变为一种文学批评范式,体现了艺术创作对法度的追求和对典范的认可。由器物制作经验建立的术语逐渐固化在语言中,生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器物之喻打通了文学与雕塑、音乐、建筑及铸造等之间的界限,使得它们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和延伸。因而,器物制作超越了手艺层面的意义,具有了强大的言说能力。器物之喻是一种普遍性的文学经验,为中西诗学提供了可供沟通的话语,对于反思当前文学艺术所存在的问题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心雕龙 器物 法度 典范 隐喻

  

  作者闫月珍,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州 510632)。

  

(11)水上交通与商代文明

  

  张兴照

  

  摘要:水上交通在文明时代初期的地位非常重要。借助已脱离原始形态的水运工具,商代黄河干支流皆可通航,其时人工水系航运亦不当为空白。水上交通与商代文明有密切的关系:商代都城选址及战略要地的建构考虑到水运这一重要因素;水上交通在军事征伐中发挥着作用;商代的贡纳、贸易特别是江南铜的北上有赖于水运;水运之路推动着商代文明的自身发展与向外播衍。

  

  关键词:水上交通 商代文明 黄河

  

  作者张兴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732)。

  

  本期论文英文提要(ABSTRACTS)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