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新》五月荐书

行动改变生存
行动改变生存

《行动改变生存:改变我们生活的民间力量》

  寇延丁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

  在米塞斯《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中,“行动”成为最重要的分析概念。复杂市场的形成,其根本的推动力量,来自人们有意识的选择和行动。将米塞斯的“行动”概念,用于公民社会的形成,机理大概相同于行动之于市场的作用。不过在呼吁行动的同时,还强调思考与行动的关系。思考是行动的前提,思考伴随着行动。

  《行动改变生存》内含的观念,跟米塞斯的理论完全在一个轨道上,即我们的生存境遇不仅要通过思考、说话和呐喊得到改变,更重要的是行动。作者如此强调看上去是常识的观念,原因无他——做比说难。

  作者本人是行动者,2008年以来一直从事残障人救助,常年奔波于灾区。其过人之处,是在行动的间歇还倾听、记录着同行的努力,因而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册“改变我们生活的民间力量”故事集。在她那一行,这一极为少见的努力,使读者对传说中的民间公益、志愿者群体有了直观认识,同时,得以分享作者对公益活动不同于很多人的深切体会。后一点尤其重要。

  一般的看法是,公益就是慈善,做好事。但作者认为,比起做好事,NGO行动的根本宗旨,是动员民众,参与公民社会的建设。说白了,是一项民众自己组织起来,自我管理、自我救助、自我改善的行动。因而它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这一认知,在中国这一有着悠久“大一统”传统的社会,显得无比珍贵和重要。对我们历史稍有常识者,都知道“大一统”“步调一致”,带来的不是个体独立。孙中山的中国人“马铃薯”论,鲁迅的“一般散沙”论,就是这个意思。而作者在书中反复讲述的,正是普通中国人如何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进行自我启蒙,自我教育,从而培养自治技巧和精神。

国士:牟宜之传
国士:牟宜之传

《国士:牟宜之传》

  清秋子 著

  新星出版社

  2013年5月

  国人不知牟宜之者,多矣!在该书发布会上,来宾多提到传主为“古典共产党人”(这一概念来自书中),而作者首先将传主定义为“国士”。这是两个在逻辑上自洽的指代么?

  在中共革命者谱系中,牟宜之的特殊,不在其出身(正是革命对象的剥削阶级),不在其行迹的曲折(入党、脱党、再入党,军政两栖,宦海沉浮,逝于困厄⋯⋯),不在他复杂的社会关系背景(与国共两造,以及红白江湖都有极深的关系),好像也不在他的学养(幼年私塾教育,上海公学背景,日本留学履历)。那么,该归于传主天性了?率直、机警、勇气、智慧、少心机?也不是——革命队伍中,从来就不缺此类人。那是他救国救民的理想主义,加毁家纾难的义士之举,加少有比肩的诗人气质,加困厄受难时仍保持着的犀利眼光,加⋯⋯?

  具备上述一项或几项,不足为奇,奇的是上述诸项汇集一人之身。还不止于此,还要加上,即使在革命队伍中历经锻炼,仍不失知识人本色,抱持良知,捍卫人性价值,对黑暗保持警惕,对所遇不公,尽己之力,敢言敢抗,勇于担当。

  在我看来,传主更有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国难当头,舍家弃业,不计个人安危(更不要说蝇头小利),这不正是士人、义人的典型么?百多年前,有无数先烈(无论革命党、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追随者)属此类典型。也正在此意义上,“古典共产党人”,亦可作“古典革命党人”“古典国民党人”。彼时中国有一批这样的“古典人”,其中佼佼者,哪一位称为“国士”,都不会有大谬。

  只可惜,因缺乏现代历史人物传记传统,那些“古典人”,那些士人、义人,乃至可称为“国士”者,极少有留下像样的文字描述。《牟宜之传》此时问世,其意义远大于传主给我们的榜样教诲和精神启示。

再会,老北京
再会,老北京

《再会,老北京》

  [美]迈克尔·麦尔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年4月

  有人说,中国当代转型有太多的故事,但都被外国人写了。言下之意,国内作家写得好的不多,尤其纪实写作。我很同意这说法。这两年叫好叫座的,海斯勒(何伟)《寻路中国》《江城》、张彤禾《打工女孩》之外,还有刚刚上市的《再会,老北京》,作者又是美国人。有意思的是,麦尔跟海斯勒一样,当年也是美国援外志愿组织“和平队”成员,只是海斯勒去了涪陵,麦尔去了内江。

  两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观察,有两点是相同的,即关注城市面貌以及其中的人。但他们的视角非常不同。海斯勒在《江城》里侧重人,而麦尔是人与城并重,或者更侧重城。用“老北京”做书名也有此意。

  2005年,麦尔在北京南城靠近前门的胡同里租住下来,并在那里的一所小学任教。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新北京,新奥运”成为口号后,老北京运气陡转,一泻千里。教书匠麦尔,经历了北京拆迁、改造、毁弃,以及新北京脱胎、诞生的全过程。他的双眼,犹如一架摄像机,记录了全部他力所能及的部分。鉴于外人身份,他不好公开、明确地批评北京市政府改造老北京的行为,但无限痛惜和留恋之情仍溢于言表。他的国际视角尤为可贵,对比当年巴黎的旧城改造、莫斯科和纽约的拆迁。

  跟《打工女孩》比较,麦尔的关切中,自觉带出那只“无形巨手”在整个改造过程的作用,且有极其克制的暗讽。他显然受到奥威尔的影响。由一个外人指出这一点,让我们的作家有些手足无措。还好,天津有位作家,也是本书中的人物,冯骥才——他最近十几年二十年的主要精力,就放在老城改造中对旧物的保护上,不仅写,还采取行动

重返狼群
重返狼群

《重返狼群》

  李薇漪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7月

  仅读文字,读者未必如此相信本书故事真实发生过。它太神奇了,以至像是不太可能发生。但大量人(即本书作者)狼俱在的照片,甚至还夹带着光盘,使你只好相信,奇迹出现了。它几乎就在眼前——你的朋友还跟作者认识!

  这是一个人与狼的故事,人养狼,反复训练,最终将狼放归山野。据说,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养狼放归成功的案例。纪录被作者打破。近50万字的作品,记录了作者养放格林(狼名字)的详细过程。

  故事给人太多启示,太多教益——作者这么做时,企图未必那么清晰。按照事物原本逻辑而非人的主观意志对待它(们),是我受到的最大启示。换句话说,没有精心的野化训练,即使有心放狼归山,也是害了格林。

片语推荐

雷震传
雷震传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范泓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3年4月

  一位台湾民主化推动者的行为、思想记录,一位大写的独立个体雕像。雷震后半生,给立志宪政道路的后来者,树立了精神标杆。

朴槿惠自传
朴槿惠自传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韩]朴槿惠 著 蓝青荣 等 译

  译林出版社 2013年5月

  韩国当任总统用故事告诉读者,政治的底色到底是什么。念及天下苍生,是一切心怀高远从政者的必备条件。

山里山外
山里山外

《山里山外》

  王鼎钧 著

  北京三联书店 2013年4月

  描述中日战争年代流亡学生的思行轨迹的小说。无数困苦、牺牲,如不能成为民族再生的养料,此民族永不可能成为世界性民族。

征服美洲
征服美洲

《征服美洲:他人的问题》

  [法]托多罗夫 著 卢苏燕、陈俊侠、林晓轩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

  没有发现“他人”的经历,一个民族很难定义自己。发现及征服美洲,是人类近代史的开端。故事隐喻,增加对历史或然性理解。■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