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社会科学》2012第11期

1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
  
1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

  陈学明· 4 ·

  摘要:

  要真正认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找到从这一危机中走出来的道路,必须深入地研究生态与资本的关系。资本由于其“效用原则”,必然在有用性的意义上看待和理解自然界,使之成为工具; 资本由于其“增殖原则”,决定了它对自然界的利用和破坏是无止境的。资本按其本性是反生态的。目前所出现的生态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当然,在充分认识资本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同时,还必须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限制和发挥资本逻辑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将资本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资本效用原则增殖原则生态幻想

  作者陈学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上海200433)。

  (2)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文化生态要素探究

  张政文·24·

  摘要:

  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是近代以来德意志历史发展的自我显现,由德意志自然、历史、社会、思想共构的德意志文化生态,统摄着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历史命运,也现实地决定着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本质特征。德意志由文化立族,新教精神是德意志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文化理解、生活经验的灵魂。由市民社会孕育、养成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制度等德意志市民文化生态情境,极大地决定了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形态。德意志启蒙思想中的感性确立与美的独立、理性主义调整与价值理性的生成、艺术公共性的建立三大思想情致,是德意志文化生态的构成元素。

  关键词:

  德意志基督教市民社会审美现代性文化生态启蒙

  作者张政文,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哈尔滨150080)。

  (3)意识现象、所予性与本质直观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有关质疑

  陈嘉明·42·

  摘要:

  胡塞尔现象学的心理学把现象定位于“纯粹意识”。它以“契合性”作为感知的标准来论证把握心理现象的可靠性。隐性的心理现象能否被我们“契合地”感知,是否具有“绝对的所予性”与“明证性”,值得商榷。与基础主义类似,胡塞尔求助于一种直观的直接所予。对意识现象而言,概念因素的介入否定了感觉内容与感知对象之间的直接同一性。如此一来,胡塞尔所要确立的感知的“契合性”标准便难以成立,与之相关联的“绝对性”和“明证性”的证明亦复如是。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理论是以亚里士多德式的“类”的本质观为依据的,他把本质视为一种直接性,没有认识到本质的间接性。此外,假如直观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内省的方法,那么能否以及如何在它们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关键词:

  现象学意识现象所予性本质直观

  作者陈嘉明,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厦门361005)。

  (4)中国出口扩张的创新溢出效应:以泰国为例

  罗长远张军·57·

  摘要:

  通过对“新熊彼特增长模型”进行改进,在理论上探讨进口竞争之下企业的创新意愿,引出了与两类“企业异质性”相关的假说。基于这一框架,运用世界银行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来自中国的进口对泰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借助系统广义矩方法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进口所引起的竞争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影响显著不同。有品牌、得到ISO认证、出口型、外资占主导或者技术水平高的“先进”企业的创新意愿得到强化,或者只受到较小的负面影响,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落后”企业创新意愿有较大削弱。这种“奖优罚劣”的效应表明,来自中国的进口所引起的竞争具有“创造性破坏”的性质,从而成为泰国经济“向上提升”的良性力量。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与最终品相比,来自中国的中间品进口对泰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更为强烈。

  关键词:

  进口竞争企业异质性创新溢出

  作者罗长远,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上海200433);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上海200433)。

  (5)县级基础教育财政支出的外部性分析兼论“以县为主”体制的有效性

  李世刚尹恒·81·

  摘要:

  基础教育财政支出“以县为主”体制的有效性,取决于支出外部性和偏好异质性间的权衡。造成支出外部性的主要原因包括外溢效应和竞争效应,它们都使得县级财政基础教育支出偏离有效率的水平。但它们引起的支出相互影响的性质却是不同的:前者是支出相互替代,后者是支出竞次。利用县级财政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相邻县的财政基础教育支出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外溢效应是产生基础教育支出外部性的支配性因素。为了纠正基础教育财政支出偏低的状况,上级财政应该承担更多的基础教育支出责任。

  关键词:

  县级基础教育财政支出外溢效应财政竞争

  作者李世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尹恒,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6)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基于中英调查数据的研究

  黄健邓燕华·98·

  摘要:

  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2008年英国全国儿童发展研究数据, 在微观层面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的关系。研究发现,中英两国的高等教育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信任的形成,但具体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高等教育以其经济效应机制作为影响社会信任形成的主要途径,而英国的高等教育却主要经由非经济效应机制,即通过加强个体对价值规范与制度安排的认同而作用于社会信任的形成。这一结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建设与社会信任培育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社会信任高等教育经济效应非经济效应

  作者黄健,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教授(成都 611130);邓燕华,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成都 611130)。

  (7)论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

  张明楷·112·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风险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被允许的危险的存在,并不必然要求采取新过失论,而且新过失论存在诸多缺陷;采取修正的旧过失论是我国当前的应然选择。与具体事例无关的被允许的危险,只是立法政策问题;主张被允许的危险阻却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观点,混淆了立法政策与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被允许的危险,既不可能成为阻却违法的一般原理,更不可能成为具体的违法阻却事由;危险被允许,并不意味着实害被允许,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没有充分根据。违法性的本质是法益侵害,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应当进行事后判断;结果无价值论者不应当承认作为事前判断的被允许的危险的概念。由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处理的事项完全能够由其他成熟的理论处理,被允许的危险的概念及其法理并无存在的必要。

  关键词:

  被允许的危险过失论的构造构成要件违法性

  作者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084)。

  (8)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

  洪治纲·132·

  摘要:

  无论是作家的主体精神建构、具体的创作实践还是读者的审美接受,新移民文学都紧密地融会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之中,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新移民文学也有其自身的“异质性”:在审美内涵上,它呈现出强烈的济世情怀、载道意愿和多元文化的混杂性等特征;在审美形式上,它体现出鲜明的寓言化倾向、敏锐的空间意识、多变的文化视角等特点。新移民文学的强势崛起,既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资源,拓宽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审美视野,也推动了中国文学不断融入世界文学之中。

  关键词

  新移民文学流散文化审美特质民族精神

  作者洪治纲,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杭州310036)。

  (9)法美结盟及其对美国革命成功的意义

  王晓德·156·

  摘要:

  法美结盟可以说是美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第一个果实,从美国的所得来看,应该说是其外交的一大胜利,基本上达到了要法国公开介入战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的实现,恰恰是把外交政策的制定基于现实利益考虑之上的结果。如果意识形态在决策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取得法国对美国独立事业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法美结盟违背了美国为发展自己的对外关系而确定的“不卷入欧洲国家战争和纷争”这一原则,没有坚固的基础,只是美国在特殊情况下对原则的一种妥协而已。这一联盟最终走向解体,便成为1783年后美国外交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意识形态法美结盟美国革命

  作者王晓德,历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福州350007)。

  (10)理解战略行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左希迎唐世平·178·

  摘要:

  理解复杂的国家行为需要更为精细的战略行为研究。若要在研究上吐故纳新,应该突破当前的方法论瓶颈,充分利用多元的研究方法,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构建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这首先需要将战略行为分为战略评估、战略决策、战略动员和战略执行四个阶段,然后需要厘清影响每个战略行为阶段的作用因素,并基本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理解国家战略行为的初步框架将有助于推动战略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战略行为分析框架因素组合方法论

  作者左希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上海200433)。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