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出版

  (1)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 《逻辑学》与《资本论》双重语境中的《哲学笔记》

  孙正聿· 4 ·

  摘要:

  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主要是在黑格尔《逻辑学》与马克思《资本论》双重语境互动中所形成的关于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辩证法。由于不理解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不仅造成了把辩证法当成“实例的总和”和“抽象的方法”的“两极相通”,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朴素的辩证法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成直观反映论的“双重还原”,而且特别是导致了把列宁的辩证法归结为与“实践论的辩证法”相区别的“认识论的辩证法”,从而曲解了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因此,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深化对列宁《哲学笔记》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

  《哲学笔记》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

  作者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长春130012)。

  (2)存在与超越:西方哲学汉译的困境及其语言哲学意蕴

  孙周兴·28·

  摘要:

  语言差异(特别是区别于欧洲语言的汉语的非形式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限制是西哲汉译困难的根本原因;“存在”(Sein)与“超越” (Transzendenz)标识着欧洲—西方形而上学的两门核心科学即“存在学/本体论” 和“神学” 的核心课题,这两门科学建立在以形式语法为特征的欧洲语言体系基础上,反过来也促进了欧洲语言形式语法的形成和发展;而汉语尽管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形式语法的影响和改造,但依然具备对外来词语和语法的坚强抵制力,从而维持着自身的非形式化的语言特质。这正是汉语世界未能深入确当地理解“存在学/本体论”和 “神学”这两门西方根本学问、至今依然纠缠于译词之争论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存在/是先验的/超越论的超越存在学与神学语言差异

  作者孙周兴,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上海200092)。

  (3)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

  卢风·43·

  摘要: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若干教条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它摈弃了事实与价值的截然二分,援引自然科学成果论证建构了一种全新的伦理学。但它尚未触及现代性的深层信念独断理性主义。唯当彻底摈弃了独断理性主义的完全可知论和知识统一论时,我们才会敬畏自然、保护地球。吸纳了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合理成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它将指引我们摈弃科技万能论,超越物质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关键词:

  整体主义独断理性主义生态文明

  作者卢风,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100084)。

  (4)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

  叶祥松晏宗新·63·

  摘要:

  马克思阐述了信用和银行制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并从生息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出发,揭示虚拟资本的实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金融活动已成为国际经济的主导。发达国家利用在虚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控制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制约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其实质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

  关键词:

  马克思虚拟资本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

  作者叶祥松,经济学博士,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广州510320);

  晏宗新,经济学博士,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广州510320)。

  (5)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

  洪大用·82·

  摘要:

  中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断强化环境保护,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体现出生态现代化取向;但技术条件不足、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带有鲜明的政府主导色彩,又使得中国生态现代化具有自身特点及风险。推进生态现代化可能有多种路径和模式,应正视其进程中的各种冲突,重视推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避免新的“绿与非绿” 的二元社会分割,同时有必要从基于相互联系的全球社会视角反思生态现代化理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生态现代化污染转移

  作者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100872)。

  (6)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张翔·100·

  摘要:

  除了必须附带补偿的征收,法律制度中还存在诸多对于财产权“不予补偿的单纯限制”。此种限制往往被视为财产权的社会义务,是私人财产为了社会公共福祉所应承受的正常负担。财产权伴随社会义务的理念,是对“所有权绝对”理念的反思,其社会经济背景是个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从主要依赖私有财产到主要依赖社会关联的转变,与社会主义或者“社会国家”观有着密切联系。财产权负有社会义务的观念对财产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保护财产“私使用性”的前提下,消解其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是现代宪法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

  财产权社会义务所有权绝对征收合宪性审查

  作者张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

  (7)隔离式量刑程序实验研究报告以芜湖模式为样本

  陈卫东程雷·120·

  摘要

  量刑规范化是中国刑事审判量刑程序改革的重要问题。根据量刑程序改革试点所获得的材料,运用严格科学的经典实验法,通过综合比对与配对比对测试隔离式量刑程序的实施效果,发现隔离式量刑程序具有可行性。它不仅有助于显著提高量刑过程的透明度,更利于增加法官获取、采纳量刑信息的数量与比率。虽然程序参与主体对隔离式量刑程序的满意程度没有达到预想高度,但一审量刑程序结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更优。同时,隔离式量刑程序有助于合议庭功能的实质化,可被视为未来深化庭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调查结果也发现,实验过程中律师作用的发挥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关键词: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量刑规范化隔离式量刑程序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作者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 100872);

  程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

  (8)二十一世纪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问题与方向面向语言处理的计算与认知取向

  周建设·143·

  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

  李宇明·150·

  汉语史研究中的类型学和信息化

  唐贤清·156·

  作者周建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9)典范之形成:东亚文学中的杜诗

  张伯伟·163·

  摘要:

  在东亚汉文学区域内的不同地区,杜诗文学典范地位之形成,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杜诗典范在东亚文学史上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中国的以文坛巨擘的弘扬表彰、日本的以学者眼光的专业衡量以及朝鲜半岛的以王室力量的直接推动。其中前两者属民间,后者属官方,但即便属于官方,与民间也仍然有着温和而友善的互动。朝鲜半岛文学中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日本文学中较少对社会政治的介入,与杜诗品格或契合或疏离,促使杜诗在各区域成为不同类型的文学典范,这体现了不同区域在接受中国文化影响时自身的文化选择。文坛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新旧典范多元并存是东亚文学史上的常态,也是汉文化圈中文学典范形成的东方特色。

  关键词:

  杜诗东亚文学文学典范

  作者张伯伟,南京大学人文社会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南京210093)。

  (10)中国近代的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1890—1935)

  戴建兵·189·

  摘要:

  从货币本位理论考察,中国近代货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货币银行学学理上的本位涵义,其构成实质是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白银是由外部供给的, 而国际白银市场被西方操纵,外商银行控制中国国内白银以及相应的银两制度。中国近代货币体系深受外国势力影响,是中国近代特定政治、经济的产物,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中国近代货币体系白银外部供给

  作者戴建兵,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石家庄050016)。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