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汉译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1年11月19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座谈会暨第十四辑专家论证会在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商务印书馆礼堂召开。四十余位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又一次因这套影响深远的丛书汇聚于此。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出版基金办公室、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领导出席会议。

  一、 与会者盛赞分科本体贴读者

  分类出版,规模适当,实现读书人私藏梦想

  自1981年编辑出版之日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

  数十年来,丛书荟萃了世界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滋养了几代学人。很多学者与读书人希望收集每一辑的所有书目,因时间久远而难以收齐。2009年,以整体形式出版的汉译名著“珍藏本”四百种满足了这一需求,获得社会好评。

  随即读者又对该丛书出版形式提出新的要求。据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助理兼学术出版中心主任陈小文介绍,珍藏本出版后的几个月中,他几乎每天都接到来自学界朋友和读书爱好者的各种意见,表示考虑到专业需求和存储空间的限制,还需要一种分科出版、分科发行的版本,以满足读者“藏之于书房,纵览学科经典”的愿望。

  响应读书界这一希望,商务印书馆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即按各类颜色为标志的学科类别分类整体推出,这样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此次出版的“分科本”,在“珍藏本”基础上又增补了这两年新出版的两辑书目,共500种,以软精装的形式出版。

  二、学者襄助谋划第十四辑书目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与世界学术同步更新

  此次会议的另一项议程是由各专家按学科分组讨论汉译名著第十四辑的入选书目。“汉译名著”丛书是一套不断推陈出新的开放性丛书。每隔一段时间,商务印书馆会从近年出版的学术译著单行本或其他丛书中选出一些书目,组织各学科专家进行论证,将选出的书目作为“汉译名著”的新辑品种。商务印书馆多年来一直坚持这种常规化的、严格的论证遴选程序。这种做法既通过涓滴成流,保证这套丛书在数量上不断扩充,又通过严格筛选,保持其选目及翻译水平的高品质。这次对第十四辑的论证,仍秉承一贯的严格标准,从著作的经典性和翻译质量的角度来论证并确定新一辑汉译名著的书目。

  此次第十四辑专家论证会,共有包括杜小真、刘北成、苏国勋等45位专家学者出席,涵盖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学者们按学科分组讨论了商务所提出的80余种备选书目,并就“汉译名著”将来的建设规划提出不少宝贵建议。

  第十四辑的品种体现出了近年来“汉译名著”的选题特点,即在不断充实古典著作的同时,注意吸收近现代以来世界学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以与国外学术文化保持同步发展。例如该辑不仅准备收录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作家如柏拉图、波伊提乌以及近代牛顿、卢梭、康德等人的经典著作,还将当代一些代表性学者如经济学家如哈罗德、罗伊、J。罗宾逊的代表性著作作为备选书目。

  经专家论证选定的译著,经过新一轮的编辑和校对后,将作为新的血液汇入汉译名著丛书。届时,这套丛书将以更宏大的气势展现世界学术的基本体系和完整面貌,成为集域外文明之大成者。

  三、响应中央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召

  学界称赞“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新时期的文化担当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大会讲话中,肯定了这套丛书作为一项重大出版工程对于我国文化建设和学术事业之贡献。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汝信先生、国家出版基金办主任李潞也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此外于沛、潘汉典、王志伟等专家学者代表也做了大会发言,赞扬了这套丛书对学界的贡献,以及商务印书馆对这项文化奠基工程的长期和持续的投入和努力。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王涛对汉译名著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商务印书馆不遗余力做好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介绍说,为集中精力做大事,整合资源出精品,加大学术出版力度,商务印书馆专门成立了学术出版中心。

  一个月前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就需要以开放的胸襟不断吸收融汇世界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与会者认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正是承担这一使命的典范之作。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结集出版以来,这套丛书以其选题精当、译文优良、体例严谨被目为学术翻译的典范。在近三十年中国的社会变化中,丛书于激荡时代潮流、促进中外思想交流和奠基学术建设诸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14辑论证会不仅保持了一贯严谨的专家论证,而且注意吸收近现代以来世界学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以与国外学术文化保持同步发展,这对学术界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