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简介:

  袁志刚,男,1958年1月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兼任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并被英国杜伦大学聘为访问教授。同时,还担任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享有“全国名师”荣誉称号。在经济学权威、核心杂志和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撰写并主编各类经济学类著作及教材二十余部,论文、著作二十余项获省部级奖项,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
  1993 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留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工作至今。多年来一直从事宏观经济学和非均衡经济学的研究,对非均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近年来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问题上面,论文被广泛引用,在该研究领域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还着力于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如中国居民消费、金融改革和房地产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前言: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非均衡经济理论研究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经济转轨与国有企业问题;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宏观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居民消费、储蓄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就业、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性等。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许多是中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因此这些部分的写作动机几乎都是问题导向的。强烈的使命感迫使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在经济学理论修养还不够丰满,经济学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掌握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上下求索,与时代共命运,同呼吸,胸怀经邦济世的志向,为中国经济的转轨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接受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这一代人既是不幸的,又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也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中小学的学业。中学毕业以后去了工厂和农村,知道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农民的艰辛。经济学需要有使命感和现实感,工厂和农村的劳动锻炼,尽管十分艰苦,但对于我们日后研究经济学是有好处的。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大学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哈佛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通识教育就是通过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告诉学生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将来人类走向何处,在关怀人类命运的大前提下学好自己的专业。简而言之,“天下意识”是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学者必须具备的,更何况是经济学家。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通识教育是从农村和工厂所经历的苦难中获得的,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远胜过对自己个人问题的关心,这也是我们对于经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持续动力。同样地,作为经济学人,我们也是不幸的,因为我们是在中国经济学发展非常封闭和落后的时代开始接受经济学知识的,经济学的基础训练相当不足。但是,同时我们又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跟随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一同前进,亲自参与了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过程。19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跨进经历“十年动乱”后的大学校门,并且进入今天看来已日益成为显学的经济学。一部《资本论》让我们感受到经济理论的逻辑之美,硕士研究生阶段我的专业是西方经济学,我开始接触现代经济学,而且对非均衡经济理论有着强烈的兴趣,翻译了法国经济学家让•帕斯卡尔•贝纳西先生的著作,并因此在1988年成为他的学生,跟随其学习经济学近五年,之后回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作为一位处于中国经济学转轨和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学者,我们有很多自己的不足,经济学在中国的进步是巨大的。这本书所选的文章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不够分量的。但是,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又是其他人所无法同比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中国经济的转轨和中国经济学的进步。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设置实验,因此,经济学不可能做实验。但是,中国经济转轨相当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学试验。作为一名中国经济学人,能够亲临其境,每天面对大量涌现的经济学问题,“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解决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而作不懈的努力,这是何等痛快的事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一代幸运的经济学人。
这本书,见证了我们这些经济学人如何积极参与中国经济转轨与发展的研究,也见证了我们如何为中国经济学的进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如果这本书的出版对人对己还有所裨益,作者将倍感欣慰。

目录
序…………………………………………………………………(1)
第一篇:非均衡经济研究
1、 非均衡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3)
2、双轨经济均衡论:对一个计划配额制约下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经济的效率考察…(15)
3、转轨过程中的宏观经济非均衡模型………………………(31)
第二篇:中国国有企业与转轨经济研究
1、过渡经济中的三个理论问题………………………………(47)
2、中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若干思考………………………(57)
3、中国国有企业隐性失业与国有企业绩效…………………(65)
4、重新审视中国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功能及其出路……(79)
5、技术创新、收入分配和中国二元经济转型………………(103)
第三篇:宏观经济研究专题一:宏观经济波动、城市化与全球化
1、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经济学分析………………(119)
2、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宏观经济增长……………………(131)
3、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表现与走势………(144)
4、中国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162)
5、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196)
6、全球化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与协调机制…………………(213)
7、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229)
8、土地制度与中国城市结构、产业结构选择……………(244)
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260)
10、融资合同、信号机制与中国金融结构改革……………(275)
第四篇:宏观经济研究专题二:消费、储蓄与房地产市场
1、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对中国消费不振的分析…(297)
2、中国转轨经济中家庭消费函数的变化…………………(314)
3、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324)
4、收入风险对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338)
5、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品住宅市场需求的分析……(360)
6、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372)
第五篇:就业理论研究
1、失业的成因及其治理……………………………………(391)
2、失业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403)
3、隐性就业的理论分析……………………………………(413)
4、苏联、东欧国家转轨中的失业问题……………………(424)
5、工资上涨、刘易斯拐点与经济结构转型………………(434)
6、刘易斯模型与刘易斯拐点的研究………………………(442)
第六篇: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1、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467)
2、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480)
3、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的经济学分析……………(495)
4、基于经济动态效率考察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505)
第七篇: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
1、知识的生产和消费………………………………………(525)
2、经济增长方式:人力资本和知识………………………(536)
3、经济创新与企业战略……………………………………(550)
4、文化艺术活动的经济学分析……………………………(565)
后记……………………………………………………………(577)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