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影像改革三十年

  近期,一本题为《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下简称《见证》)的摄影集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收录了300张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摄影作品。这部摄影集是由博源基金会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策划,中国摄影师协会主编。

  为本书撰写序言的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杜润生。基辛格在他的序言中写到,中国三十年的进展“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革国内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另一方面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杜润生则感慨:“只有过来人才明白,改革开放也是不容易的!应该感谢这些摄影师们,有了这些照片,我们便看到了人民的昨天,今天和未来,也看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财讯传媒集团的副总裁杨浪是本书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告诉本报记者,这本画册的投资策划以及编撰者均是直接投身三十年改革的亲历者,包括博源基金会的秦晓、何迪,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王波明,摄影家王文澜,贺延光、王苗等人,杨浪说:“我们的价值观非常一致,我们都是经历过‘文革’的人,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同时我们会为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纠结。”

  据介绍,在选择照片的时候,《见证》定下的基调是“民间视角”,同时,在编辑这部影像图集时,编者也尽可能地不刻意回避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改革中伴生的社会问题。在这本摄影集中,有若干张照片属于是第一次发表,比如开篇第一张《领袖的车被堵住了》,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检阅车刚刚驶出金水桥的时候,就被他发动起来的人群淤塞了。”

  杨浪说《见证》区别于其他改革开放影像志的特殊之处在于:首先,这本摄影集是一个合力,参与的人都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其二,为了编撰这本画册,主创者到全国各地亲自调研,总共过目了4000多张优秀的照片,“中国最优秀的纪实摄影师的重要作品,基本我们都见到了。”;其三,图片所配的文字并非简单的图说,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从历史、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影像做提纲挈领的表达。作为本书撰稿人的杨浪,从上世纪80年代即关注纪实摄影,他说:“我对这三十年的纪实摄影非常熟悉,对于重要的纪实摄影师的风格相当了解。因此,我在撰写时无须与作者沟通,重要的是我在写这两三百字时,要提炼出它的思想性。”

  此外,全书均为黑白影像,无一张彩色照片。其中有较大一部分照片是由彩色照片转为黑白照片。杨浪说:“这并非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有的照片在拍摄时是基于当时的色调、光影,带有更多的艺术因素,而我们是故意把照片中的色调信息刨去,让读者更加关注事件本身。”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