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季风与读品联合荐书


  【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重新发现社会》

  熊培云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本书作者、思想网站创始人熊培云试图通过对各种事实的关注捕捉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他用一整章专门讨论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就博客、Twitter、周老虎、人肉搜索等种种网络现象进行了剖析。

  

  《气候变化的政治》

  [英]吉登斯著,曹荣湘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本书引入了“气候变化的政治”方面一系列的新概念,提出了诸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建议,深度考察了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之间的联系。

  

  《致命的谎言:揭开经济世界的真相》

  [美]保罗·克鲁格曼著,陈宇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众多散文和评论,对当今世界范围内众多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进行了饶有创见的品评。

 

  《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

  [美]斯蒂文·洛克菲勒著,赵秀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 月第一版

  本书聚焦于作为杜威思想核心的宗教信仰和道德想象,解释了杜威思想的革命性:他对基督教信仰和美国其他精神传统,进行了民主式的激进改造。

  《遗嘱集》

  [法]维庸著,杨德友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法国大诗人维庸的《遗嘱集》终于和读者见面,内容包括维庸传世代表作《小遗嘱集》和《大遗嘱集》的首次汉语全译本,以及当代最具权威性维庸研究论文。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

  [美]朱诺·迪亚斯著,吴其尧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本书是美籍多米尼加裔作家朱诺·迪亚斯的重要作品,可与去年出版的略萨作品《公羊的节日》对照阅读,两部小说同时将目光汇于特鲁西略独裁时期的多米尼加,那个“法律、信仰都不起作用,只有性”的特殊历史时空。

  《只爱陌生人》

  [英]伊恩·麦克尤恩著,冯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本书用精湛的手术刀解析了施虐/受虐性想象这一古老梦想的现代悲剧。“以优雅干净的文字讲述‘变态’、‘不洁’的故事已经成了麦克尤恩的招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色情和低俗经常被用作打击网站的口实,希望麦克尤恩的写作方式,永远只是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而不会成为“盛世”之下众人竞相效仿的“榜样”。

  

  【读品】

  《中国的非洲》

  [法]伯雷、米歇尔著,孙中旭、王迪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最近看到一篇研究,提及非洲人的体重正在迅速增加,也是拜快餐食品所赐,说明非洲正在走一条中国走过的道路,只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更不发达的大洲了,时机已变。读了《中国的非洲》,就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格局每天都在变化,也可以说是越来越有趣了。

  《历史主义的兴起》

  [德]梅尼克著,陆月宏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

  本书是梅尼克“观念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在这部出版于1936年的著作中,梅尼克以厚重的篇幅分析了一个复杂难解的观念——“历史主义”在近代的形成过程。梅尼克从“个体性”和“发展”两个观念入手,向读者揭示了“历史主义”在其成熟前的两个世纪里,是如何在与其他观念不断碰撞、搏斗的情况下最终破土而出的。

  《石器时代经济学》

  [美]马歇尔·萨林斯著,张经纬、郑少雄、张帆译,三联书店,2009年10月第一版

  萨林斯这本已成经典的著作不大好归类:虽然它谈的主要都是人类学的案例,并且自谦“对经济学极其无知”,但确实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了经济学。 

  《大转型: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理论与中国奇迹》

  王永钦著,格致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

  王永钦的主要观点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因为市场扩大和相互联结,使得在单一的市场上没有办法实行或者无利可图的关系合约在互联市场上可以执行,这样就推动了经济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合约交易从来不是单一性的价格因素,而是蕴含了一系列其他的交换关系的交易。而单纯依靠一种关系无法实现的交易,通过其他的关系变得可以交易。

  

  《等云到:与黑泽明导演一起》

  [日]野上照代著,吴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看过《蛤蟆的油》的朋友,大概都会对黑泽明大导演的谦逊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黑泽明在电影中绝对没有这种“谦逊”的屈就,其成就不容随便比拟。在本书作者野上照代的眼里,他是才华卓绝的大导演,是对细节执著、精益求精的艺术家,是对自己的艺术直觉强势自信严苛到不通人情的黑泽明。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董启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从小说的章节名即可见一连串生活中常见的物什:收音机、电报、电话、车床、衣车、电视机、汽车、游戏机……作为极类日本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这样一本关于物的小说似乎并不令人奇怪,双声部的小说架构既有米兰·昆德拉一系欧陆小说家的哲学思辨,又不自觉地显现出村上春树文学中的都市踟蹰感来,而故事最后的结局也有点《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意味。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